俗話說:「吃飯皇帝大」,「吃」占我們生活很大一部分,
今天我們就從農業的面向,來看看台灣農業怎麼達到零碳排。

農業的碳排來源大致上是農業和肥料的使用,以及耕耘和農作物殘骸。國發會的淨零排放策略總說明,提到建議使用「再生農法」進行耕作,減少耕耘和農藥肥料使用。但「再生農法」來自美國,水土環境、作物和習慣都和我們農業社會有差異,應該要怎麼做才能種出符合產業標準的永續食材呢?台灣的永續食材推廣會碰上哪些問題?

🙆‍♂️來賓:臺灣大學農藝學研究所國家農學博士 郭華仁教授

♻本集節目要點:

  • 經政府統計台灣農業炭排約300公噸,約占全台碳排 1.2%;和國際行情的25%差距頗大,關鍵在於統計的範圍不同,台灣僅僅計算農田裡種植產生的碳排,但國際上是把交通物流和食品製造等前後產業鏈的碳排也歸納計算。
  • 「再生農法」可以幫助減少農業碳排,但從美國引進的「再生農法」強調少耕和免耕的精神,和台灣的耕作習慣有極大差異,還需學者協助規劃。
  • 永續食材的定義:必須用友善環境的方式生產;講求碳足跡,生產過程使用國貨避免過多的碳排。
  • 餐廳業者想使用永續食材,容易遇到的問題是使用「再生農法」的小農產量容易不穩,影響業者的出餐規劃,建立互助平台串聯小農的出貨互相支援,是一個可能的解法。

🌱收聽《零碳未來》:https://pse.is/4d3v4l

更多科技趨勢▶https://pse.is/4drbp9

留言心得回饋▶ https://pse.is/4ee2ft

異業合作洽詢▶ [email protected]

圖說 :食農系統的溫室氣體釋放(分為農場內的食物原料生產,以及出農場後的運輸、加工、儲藏、消費)。

圖說 :全球食農系統溫室氣體釋放的占比(約25%),以及我國農業生產的占比(約1%)。

圖說:農業部門與消費者都可以貢獻於淨零排放。

圖說:企業綠色餐飲與EGS-照顧員工健康、有機農家收入、以及環境生態。

本集來賓:臺灣大學農藝學研究所國家農學博士 郭華仁教授(左)
主持人:賈新興 博士(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