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
發佈時間:2024/11/20
-
總長度:0:23:00
單集介紹
立即行動
「珠算不如公民科學家算」計畫成員李聖傑:「大家來到潮間帶這樣漂亮的環境,建議不要用網子去撈生物,因為這樣會對生物造成不必要的壓力,甚至可能導致生物死亡。呼籲大家可以用雙眼仔細地觀察,用我們的感官感受這片大海,不一定要把生物抓到網子裡或放到桶子裡,用這樣的方式做觀察。」
島嶼報告
和平島地質公園位於基隆港東側、和平島北端,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與奇特的地質地形,如海蝕平台、豆腐岩、海蝕溝、海蝕崖、風化窗、萬人堆、千疊敷、海蝕洞、蕈狀岩等。2018年,由一群基隆在地青年組成的地方創生團隊岳宏國際,取得和平島公園10年OT經營權,並以地景保育為核心概念出發,結合環境教育、地景旅遊與社區參與,將永續經營的概念導入日常營運。後續於2020年取得「ISO 20121永續認證」,成為亞洲第一個取得國際永續活動認證的國家級景點。
在月黑風高的夜晚,一群戴著頭燈的民眾在基隆和平島地質公園的海蝕平台,摸黑尋找「瘤珠螺」的身影。他們正是「珠算不如公民科學家算」計畫的調查志工!
這片廣闊的潮間帶海蝕平台,孕育著豐富的生態資源,可以觀察到寄居蟹、織錦芋螺、海葵、陽隧足等海洋生物。不同月份更有各種海藻、海菜生長,吸引在地居民前來採集,因此這裡有個親切的名字——「青菜埕」,被譽為最天然的海濱菜園。
為了保護珍貴的生態,和平島地質公園於2018年重新開放後,將這片潮間帶劃設為管制區,只允許在地島民採集海菜,禁止捕捉其他潮間帶生物。一般民眾若想參觀,則需要參加和平島地質公園的導覽行程。這樣既能保護生態,又能讓更多人深度認識這片自然美景。
劃設管制區後,在和平島工作的幾位年輕人發現,北部其他海岸已經很少見的瘤珠螺,在此竟然數量眾多,而且體型更大,甚至有發現超過文獻記載極限殼高4公分的個體。後續與當地高中合作進行調查,推估這片潮間帶的瘤珠螺數量可能高達3萬至6萬顆。
2023年,和平島地質公園與駐點於此的環境教育團隊「環境友善種子」更進一步發起了「珠算不如公民科學家算」計畫。研究團隊在2023、2024年初分別標記了200顆瘤珠螺,放回海蝕平台,接著從2月開始,每2個月邀請公民科學家,在原地尋找這些標記的珠螺,測量殼高、殼寬、殼口高、殼口寬和重量,並記錄環境數值。這些資料有助於研究人員進一步了解瘤珠螺的生長狀態,作為評估管制區保護成效的參考。
本集節目帶你前往和平島,透過環境友善種子和平島部長李盛傑的專訪,來認識這個有趣的公民科學計畫,也帶您參與今年最後一場調查活動,在強勁的東北季風吹拂下,一起摸黑下海找珠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