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01:00
星河夜語
主持人: 謝美芳
2018/07/20
10:34
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理事長、工研院院友會秘書長、工研院產業學院執行長
羅達賢 博士:
用科技做公益,讓台灣更美麗
工研院在六年多前,成立「社會公益委員會」,主軸是運用工研的科技,參與社會公益的關懷。工研院的宗旨中也提到要用科技研發帶動產業發展,創造經濟價值,增進社會福祉來善盡一些社會的責任,社會公益委員會做了六、七年,在三個大主軸方向,已做出一些成果:
第一「科技之用」:主要定位是鼓勵同仁將工研院研發成果累積的技術,設法運用於公益領域解決問題,例:防災、救災、協助弱勢團體自力…等。每年約有六到十項技術的應用,累計起來,這六年有將近六十件這類型科技的應用。
第二「科技教育」:舉辦科技兒童營,協助弱勢家庭和弱勢小孩有幾天的時間,安排住在工研院,讓他們知道科技發展的歷程,且舉辦一些講座,這些都蠻受小朋友歡迎。
第三「企業志工」:這是影響層面較廣泛,且與社會大眾較相關的。工研院有六千多人,其中八百多人都參與過志工,每年約做了兩千五百個人天,所以累計起來有超過一萬五千人天的志工活動。
工研院很有特色,提供志工假,不過90%的同仁選擇用自己的時間做志工。而且不論國際救援、救災、義診的團隊、社福案例等做的很多。比較特別的是,由於用「科技」做公益這樣的事,已有很多不同構面的影響,所以有許多團體,包括市政府,希望我們分享。故每年九月,我們舉辦「科技公益經驗的分享交流會」。把工研院用科技做公益,像是淨水設備、智慧烤箱或簡易的病歷系統供義診工作團隊使用等,將這些經驗與大家分享。另外,我們也邀請台積電、聯電、台達電、漢民科技、台灣軟微等來一起共同分享。欲瞭解科技如何運用在公益,皆會到我們這邊分享、參加活動,並且越做越普遍。
開枝散葉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基礎要架構好。像是智慧病例「海外義診」,數據化發展病例資料的進一步應用,也是在公益平台上開展的成績。這個稱為「海外義診」的簡易病例系統,並不如無線通信這麼便利。工研院設計無網路,且不需透過網路瀏覽器,就能提供整個系統,包括掛號、診療、領藥,以及用病患的指紋來辨識,透過瞭解整個藥品的存量等,來應用在醫生義診。比如現在長庚、慈濟以及台灣路竹會、彰化基督教醫院,多運用到偏鄉以及海外義診的場合。
醫生到偏遠地區看診時,不像國內都市地區很方便,因此「海外義診」的簡易病例系統可掌握病人重要資訊、藥品型號。它利用幾部的個人電腦組成一套系統,其中一部當主機設備,因此就不需再倚賴網路,不會受到偏鄉、地點的限制。大家使用後都覺得不錯,甚至在「國際人醫研討會」發表,希望在全球義診活動都可運用。
「科技公益經驗的分享交流會」有一半來自工研院的個案,一半來自新竹地區、全省各地很多的團體企業朋友,一起交流。現在結合工研院院友會、新竹企經會,清華、交大及中國工程師協會等不同社團,大家一起集思廣益。而「預見科技桃花源」有他的理想,如同大家在心中,都有一個生活美滿桃花源的想法。用「與科技相關的成分」,不論食、衣、住、行、電動腳踏車改善爬坡等,抑或有機農場,工研院透過在新竹、六甲、台南、中興新村,各地的分院及相關合作的廠商,把相關的資源連接在一起。
羅達賢執行長表示,工研院在公益委員會特別成立「中南部合作的專案」,專門推動公益,鼓勵對科技關懷弱勢團體有興趣同仁來做。因為資源有限愛心無限,大家有愛心想參與這個部分,要讓它能夠形成企業的型態,累積盈餘得以長期做公益。史欽泰院長的格局相當大,他希望能在新竹地區推動成功,作為典範。因為新竹的廠商、資源相對在全國較為豐富。若成功,則可複製到全國,讓理念推廣出去。
科技不外乎人性,工研院在「預見科技桃花源」裡,扮演整合、搭橋的角色。
工研院是國家級的研究機構、非營利的組織。所以在做一些相關非營利的事情,用工研院的核心能力「科技」帶動台灣的產業,羅達賢執行長也從經驗中發現,關懷社區,關懷弱勢,其實也可開創新的產業,這也與工研院的角色不謀而合。
羅達賢執行長表示,我們希望用科技做公益,讓台灣更美麗,所以大家有這樣一個願景,可以共同來做。我只是在工研院的時間長,三十幾年的時間,雖然有轉換不同的角色,不過都是做科技相關工作,這一路也做的很高興。因為有一些成果、進展,對社會有貢獻,就越做越起勁,所以期望大家也熱情地一同參與,對社會有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