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久歷史中所累積的節慶,實在就是一個民族最珍貴的特質,我們總能從每一個節慶中看見百姓大大小小的期盼-這期盼從自己家庭,到整個國家。為了這樣的心中所求,於是便產生屬於個節慶的習俗,從飲食、到娛樂、到健康,從自家廚房一直延伸到大自然。我喜歡這樣的文化情味,您喜歡嗎?我們來看看中秋在千年以上的歲月中,孕育出了哪些有情味的習俗。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中秋節粥飲食。」另一說是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君王便已祭日月了。後來諸臣顯貴和文人雅士也相繼仿效,慢慢地更傳到民間。

說文中「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農曆八月之後,各種莊稼蔬果陸續成熟,供百姓面對豐收的喜悅,就以秋天之中這天作為節日。

常民習俗中最不可少的,包括了賞月、吃月餅、和觀潮最富歷史情味;台灣則當然是俗語的「偷著蔥,嫁好郎;偷著菜,嫁好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