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0~08:30
島嶼共聲.傾聽台灣
主持人: 劉馬利
2020/11/09
43:06
本節目由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補助製播。
羅伯•蕭滋出生於奧國的史迪爾(Steyr)。他從小在母親及哥哥的琴韻薰陶中成長,一心嚮往能夠學習音樂。然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粉碎了蕭滋外出拜師學琴的夢想;1938年,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蕭滋逃往美國,受聘於曼尼斯音樂院,由於樂團需要,加上對音樂的熱愛,蕭滋把大部分積蓄都投入購買管絃樂譜,不但寶貝收藏,更仔細研讀,詳盡地加上樂句、弓法、呼吸、表情等詮釋記錄,抄寫樂譜與詮釋總譜成為他生活中的重要習慣,也是他最熱愛的也著手收集相關文獻、圖片,並邀請各方撰寫紀念文字,出版「這裡有我最多的愛」紀念專輯。1993年1月4日,正式完成「蕭滋教授音樂文化基金會」之法人登記,讓蕭滋教授關懷臺灣之心繼續傳承。
艾科卡是聯管創團之後的首位常任指揮,私底下跟團員可以相處,但是在公務上艾科卡的訓練以嚴格著稱,愛之深責之切,自然帶給團員不小的壓力。舉例來說,在以小節為單位的重複磨練之下,凡是他帶過的曲子,即使事隔多年,老團員都還能清晰記得每一個音符。即使音樂會並非由他指揮,他也在一旁聆聽練習,讓團員們不敢懈怠,也因此培訓出樂團團員間的基本默契,奠定紮實的基礎。
亨利‧梅哲一位頂級的世界指揮家,卻蝸居台灣長達十六年,以音樂默默耕耘這塊土地身在盛名的芝加哥樂團擔任副指揮,來臺創立擔任台北愛樂市室內樂團的指揮,2004年,台北愛樂正式邁向成立二十年,不但於今年開館啟用「台北愛樂暨梅哲音樂文化館」,並將於十二月三日,於國家音樂廳舉辦梅哲紀念音樂會。梅哲曾對他人說台灣是他最愛的地方,在這裡度過了最愉快的時光。冬寒歲末,且來聆聽台北愛樂奏出「溫暖細膩」的梅哲之聲,為這位音樂的傳教士致敬。
包克多一位多才多藝美籍音樂家,1973年7月,應中國文化學院創辦人張其昀之邀,首度來台並受聘該校音樂系,同時擔任華岡交響樂團指揮,在臺期間(1973-1978)五年,卻是創造中國文化學院音樂系黃金時期的重要推手。1978年6月因身體不適返美接受治療,次年4月卻因癌症而英年早逝,享年5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