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收聽
18:00~18:30
島嶼共聲.傾聽台灣
節目動態:島嶼共聲.傾聽台灣
主持人: 劉炯朗
2018/05/16
劉校長在本集節目中仔細介紹何為「賽局樹」(game tree)、不同抉擇路徑的「子樹」(sub tree)等相關概念,並以有趣的「貓vs老鼠」、古希臘羅馬神話故事,以及中國楊家將戲曲故事為例,說明在對弈的過程中,乃是以「兩利相衡取其重、兩害相衡取其輕」的策略,來獲得最佳的博弈結果,而這就是博弈人工智能設計的主要機制-「極大極小搜索算法」(mini-max search algorithm)。
在〈諫逐客書〉的第三段,李斯用事理和比喻做結論,說明王者治國應當廣納眾民,逐客是對秦國有害、對敵人有利的。 我們同時對照美國近代的季辛吉和布里辛斯基,他們兩位在1970年代對美國的外交政策有非常重大的影響和貢獻。 招攬人才、留住人才、培養人才都很重要,必須有遠見、有開放的心胸和全面的考量及計畫,才能讓人才適得其所。
2020/02/03 (星期一)
2020/10/05 (星期一)
2013/11/06 (星期三)
康德認為行為的道德價值在於它的動機,因為「結果」不足以確定行為的道德價值,但什麼動機才足以確定行為的道德價值呢?康德認為「做該做的事」,就是「責任的動機」(motive of duty),是唯一足以支持行為的道德價值的動機。如果說「助人為快樂之本」,那麼「快樂」是「助人」的動機。按照康德的說法,助人雖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以一己的快樂為動機而助人,就失去它的道德價值了。換句話說,康德把「助人」的動機區別為「快樂」和「責任」,只有以「責任」為動機,「助人」才是有道德價值的行為,因為責任就是做該做的事。康德又說:為了快樂、為了心安理得而對別人伸出援手,是值得讚美和鼓勵,但並不是值得尊敬的行為。假如一個人為了某些原因失去了對別人同情、憐憫的心懷,卻依然能夠向別人伸出援手,那才是真正有道德價值的行為。詳細節目內容,歡迎收聽。
2020/06/19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