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18:30
島嶼共聲.傾聽台灣
主持人: 謝美芳
2021/09/24
00:12:22
請聽工研院材化所工程師 樓修成分享:塑膠玩具材料安全守則與循環再生場域CSR公益。
台灣奇蹟思想起–工研院的小故事:科技公益,讓塑膠玩具循環再生
現代人經濟生活無虞,加上快時尚、少子化影響,父母能給予孩子的資源普遍比過去更多,各式各樣的玩具可說是唾手可得。但你知道嗎?根據統計,每一個玩具的平均使用壽命僅有六個月。為了讓玩具更「長壽」,工研院與玩具圖書館協會、台塑集團攜手合作,運用各自的專業,將玩具回收、分類、再利用,結合科技、校園、企業三方的力量,為二手玩具找到新生命。
「很多玩具不是透過正規管道販售給消費者,材質可能有問題。」工研院量測中心工程師樓修成博士指出,市售玩具的交易管道十分複雜,若沒有經過沒有法律約束,品質良莠不齊,加上玩具多半由塑料製成,其中有超過80%會進入垃圾掩埋場或焚化爐,不僅造成環境負擔,更可能危害孩子健康,帶來生態的災難。
樓修成表示,塑膠玩具之所以難以回收,是因為玩具裡混合了太多種塑膠原料。儘管許多廠商都能做塑料回收,但玩具包含塗層等各種複合材料,不但提升了檢測難度,也因為回收價值不高,所以人們多半選擇直接掩埋、焚燒。「特別是塑化劑。環境賀爾蒙會導致人類的腦部、內臟、免疫力發生病變,這些負面影響會慢慢累積。」
有鑑於此,工研院與新北市的「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合作,幫助檢測大量二手玩具。「他們目前已經收集超過200萬噸的玩具,數量非常可觀,如果我們一開始只選定一間學校,那力量就相對薄弱了。」樓修成和研究團隊進行玩具檢測工作時,會先根據來源、種類、顏色、材質加以分類,利用手持式分析儀照射後,再搭配X光螢光光譜分析技術,經光學分選、材質評估,驗出玩具中是否含有重金屬等毒害物質。
包含塑膠類、金屬類、木頭、紙材等各種複合材料,若材質不合格就直接淘汰,如果通過了檢測,才會進入下一個再生製程,使其轉化為可再次加工利用的二次原料。接著,導入台塑集團的商業模式,透過科普教育對民眾宣導正確觀念,台塑也將在規劃在2022年成立「塑膠再生示範場域」,讓更多廢棄塑膠玩具得以回收、再利用。
工研院團隊和社福單位、塑膠製造業者合作,如此三方聯手,不但為玩具展開第二人生,更是為地球盡一份心力。樓修成也認為,包含親子館、產後護理、傢具業者、照護機關的工作人員,甚至到一般民眾,也都應該具備相關知識。以新竹巨城三樓的新竹市托育資源中心親子館為例,工研院團隊協助玩具檢測,也定期開辦課程,為保母、親職人員上進行科普教育、宣導居家材料安全,相關課程都列入保母必修學分。此外,TOYOTA在全台共有122個據點提供玩具回收服務,透過寓教於樂的玩具復活節、玩具DIY講座等活動,將玩具回收整理、回饋給車主,也讓民眾瞭解廢棄物如何搖身一變,成為好玩的創意玩具,成效斐然。
「我們希望這個計畫可以拋磚引玉,做出一個讓社會大眾有感覺的規模,再搭配法律強制性議題,讓台灣玩具更安全!」樓修成強調,玩具再生不應只有關懷弱勢的公益定位,也要有經濟價值,讓產業模式變得更完整,鼓勵民眾具備正確的觀念,選購玩具時留意是否貼有「ST安全玩具標誌」,才會形成推動社會的力量,形成一個良善的循環。
你家中有不玩的二手玩具嗎?歡迎加入玩具再生計畫,為它們找到下一個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