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12:00
旋律輕輕唱
主持人: 袁常捷
2021/09/29
00:23:00
台灣猛禽研究會猛禽救傷站獸醫師王齡敏:「黏鼠板為無差別獵具,可能會傷害其他的小型動物。所以如果您需要捕鼠,請盡量不要使用黏鼠板,如果真的要使用黏鼠板,也請不要放在室外或半開放場所,以免讓無辜的野生動物遭受其害。」
台灣猛禽研究會於2017年3月成立「台灣猛禽研究會附設猛禽救傷站」,聘請專職獸醫師執行猛禽救傷工作,至今四年多已救治超過500隻猛禽。根據猛禽救傷站統計,需要住院治療的傷病個體,平均需要照護2個月後才能痊癒野放,每天獸醫師與志工都必須照顧超過20隻的住院猛禽。
台灣猛禽研究會於1994年成立,並於2017年設立猛禽救傷站,成為臺灣第一個專門針對猛禽救傷的工作站,主要收受桃園以北,包括大台北到宜蘭地區受傷的猛禽,讓牠們經過妥善的治療、復健,回到野外繼續生存。
我們走進隱身在北投巷弄一樓的猛禽會,除了員工的辦公空間之外,剩下的空間大部分都留給救傷站使用,包括醫療處置室、住院病房、復健空間等。救傷站成立至今四年多,已經救治超過500隻猛禽,採訪這天便有20隻住院猛禽,包括7隻鳳頭蒼鷹、5隻領角鴞、3隻大冠鷲、1隻黃魚鴞,另外還有4隻從小雛鳥養到大的黑翅鳶。可以想見,救傷站的工作內容十分繁重,獸醫師可以說是從早忙到晚。
擔任猛禽救傷站主任一職的王齡敏獸醫師,就讀中興大學獸醫系、獸醫所,畢業後先到特生中心的野生動物急救站工作六年多,又前往明尼蘇達大學的猛禽中心服務兩年,在猛禽中心學到了許多猛禽救傷、照顧、復健技能。身為猛禽會會員的她便提議,也應該在臺灣建立一個像是猛禽中心這樣的猛禽救傷復健單位。後來猛禽會順利籌措資金,並獲理監事會通過成立猛禽救傷站。
因為猛禽不會說話,所以救傷人員經常只能根據眼前的狀況、傷勢或環境因素,來推測猛禽受傷的原因。在都會區,常見的猛禽受傷原因包括車禍撞擊、窗殺、毒害,另外還有一些是雛鳥幼鳥在學飛的時候掉落到地面,被民眾撿拾。王齡敏提醒,如果我們在路上看到雛鳥幼鳥掉落到地面,請記住「這些小鳥可能不需要你的援手」。
王齡敏指出,將健康的雛幼鳥撿回家,就像是綁架,會讓牠們的媽媽找不到小孩。她建議,如果遇到了雛幼鳥掉落到地面,可以先檢視牠們的身體與精神狀態,若身體未受傷,精神狀態很好,就把牠們移到相對安全的地方,讓母鳥來接牠們。若是看到牠們有受傷的跡象,請紀錄好撿拾的地點,再進行通報,救傷人員會在檢傷治療之後,將牠們送回原本的地點。
萬一拾獲者沒留下掉落地點的紀錄,猛禽急救站會怎麼處理呢?王齡敏表示,因為猛禽的算數不好,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孩子,所以會讓同種的其他猛禽來擔任代理媽媽。不過,代理媽媽也不是任何一隻同種猛禽都能勝任,首先,拾獲猛禽的年齡必須跟代理媽媽的其他孩子差不多大,再者,每種猛禽的育雛數量不同,例如鳳頭蒼鷹最多育雛2隻幼鳥,若該隻鳳頭蒼鷹已有2個孩子,就無法擔任代理媽媽。
王齡敏也特別提醒聽眾黏鼠板對野生動物的危害。黏鼠板不只會黏住老鼠,也會黏住蜥蜴、蛇類、松鼠等動物,是一種「無差別獵具」。救傷站收到了一些受傷猛禽,就是因為牠們要去吃被黏鼠板黏住的動物,導致自己也被黏住,造成身體皮膚撕裂傷、大量羽毛脫落、甚至骨折等傷害。
處理被黏鼠板黏傷的猛禽,過程非常麻煩,王齡敏說明,獸醫師通常會先進行麻醉,讓猛禽睡著再以溶劑清洗黏膠;而且通常不只處理一次,必須過幾天,等牠們狀況穩定下來,再洗個兩三次,才能將黏膠完全去除。有些猛禽因為羽毛受損太嚴重,或有其他的傷口、骨折,便需要更久的時間才能復原。因此建議遭受鼠患困擾的民眾,可以利用捕鼠籠,或新式捕鼠器等方式捕鼠。
請聽本集專訪,讓台灣猛禽研究會猛禽救傷站主任王齡敏獸醫師告訴您,關於猛禽救傷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