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攻AI商機,這次全世界都要聽台灣的,這是台灣最驕傲的一次!」歐美科技董事長陳炤彰強調,今(113)年四月底才成立的歐美科技,以成功開發出非破壞式光學檢測技術,可深入應用在半導體矽穿孔量測技術,減少許多耗時、耗能的檢測技術而聞名,對搶攻AI商機,提高高階製程良率,可說是揖注全新動能。

工研院副院長胡竹生指出,其實傳統檢測設備多用深紫外光掃描,已為國際大廠專利壟斷,歐美科技是採用自行設計的全光譜光源照射孔洞掃描量測,且無須高精度移動平台,極具競爭力。該量測技術具有兩大特色,第一是非破壞檢測,不用切片破壞晶片,相較傳統破壞性檢測得花費1天以上時間才能進行檢測,這技術只要數分鐘,無需切片、真空即可完成檢測。第二是矽穿孔量測具高深寬比,深寬比可達30,優於目前市場技術僅約10,不須分段掃描,可一次垂直掃描,更有效率。

歡迎收聽本集節目,聆聽歐美科技董事長陳炤彰分享,如何以此高專業門檻鑽研半導體,搶攻全球AI商機。

 

台灣奇蹟思想起–工研院的小故事:歐美科技光學檢測技術突破 開創半導體新紀元

在全球科技進步的浪潮中,半導體產業無疑是最具影響力的領域之一,台灣半導體產業不僅擁有成熟技術,更不斷催生出具有創新思維的新創公司,「歐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個絕佳典範。

歐美科技由陳炤彰董事長領軍,目前實收資本額為1.15億元,憑藉其先進的光學非破壞檢測技術,在半導體領域中占據重要地位。不僅如此,受惠於AI技術日益普及,歐美科技的「半導體矽穿孔量測」研發成果也讓AI晶片的高階製程顯著提升良率,獲得許多德律科技、研創資本、新光合成纖維等企業投資,在在顯示市場對其技術的高度認可。

「我以前是在台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擔任教職,專注於晶圓加工,尤其是化學機械拋光技術。」陳炤彰在教學和研究的過程中,深刻瞭解量測技術在半導體製程中的關鍵作用,後來應邀加入工研院的量測技術發展中心(簡稱量測中心)擔任副行長一職,期間執行了兩個重大專案,其中一個涉及2奈米技術的整合,另一個則集中於矽穿孔(TSV)技術的應用。在量測中心工作的這段經歷,讓陳炤彰見證了量測技術的迅速發展,也讓他不再滿足於僅僅參與研究與開發,而是希望將技術轉化為實際產品,於是才創立了歐美科技,專注於半導體光學檢測技術的商業化應用。

歐美科技的光學非破壞檢測技術,具備兩大核心優勢。首先,它可以在不切片的情況下進行檢測,大大縮短了檢測時間。「傳統的破壞性檢測方法通常需要花費一天以上的時間,還會破壞樣本,但我們只需要幾分鐘就完成檢測,可以大幅提升效率。」其次,矽穿孔量測技術具有極高的深寬比,能夠檢測高達30的深寬比,遠遠超過市場上約10的水平,這不僅能夠提高檢測精度,還能有效改善產品良率,降低報廢品的數量。

陳炤彰認為,技術的準確性、效率、良率缺一不可,因此歐美科技的創立,正是基於市場需求和技術革新的雙重驅動。「我們常說『量測是製程的眼睛』,你看不到的時候,就算做錯了也不知道好不好,所以我們必須量得到、量得準,又量得快!」隨著3D封裝技術(如CoWoS封裝技術)的普及,晶片需要在有限的空間內進行堆疊,對於矽穿孔的精確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製程中,我們發現如果需要大量的AI運算,同時需要大量的記憶體空間,又要節能,我們的技術就是唯一的選擇。」

早年晶圓片被稱為「電子Pizza」,如今的3D技術就像是將千層派的每一層都細緻堆疊,歐美科技的技術不僅適用於AI運算晶片,還能應用於手機等多種產品的製造,成為全球市場的標準選擇。陳炤彰指出,歐美科技的成功是對於科技創新的實踐,更是對於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深刻洞察。2023年,經濟部在其修訂的《經濟部科學技術研究發展成果歸屬及運用辦法》中增訂了「研發成果衍生新創公司」專章(簡稱「新創專章」),希望鼓勵科技成果轉化為商業產品,這一政策也為歐美科技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對於歐美科技,陳炤彰充滿信心,他期許公司秉持專業、創新、誠信的核心理念,繼續在半導體領域中開拓進取,推動更多創新技術的商業化。展望未來,他將持續鎖定AI驅動的半導體市場,並和適合的策略夥伴合作,致力於將先進技術轉化為實際應用,在未來的市場中保持競爭力,為全球半導體產業帶來更多的突破和成就,讓歐美科技成為台灣半導體的嶄新亮眼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