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5~23:00
百珊Fun音樂
主持人: 袁常捷
2024/08/21
0:23:00
大茅埔調查團團長吳哲銘:「希望大家盡量購買友善耕作的農產品,因為友善耕作對固碳、對生態,都有幫助。其實,里山的概念就是在找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的關係,有了您的支持,農民就會更願意進行友善耕種。」
大茅埔,位於台中市東勢區的南側,東倚屋背山(龍神山),西面大甲溪,甜桃、水梨、柿子、柑橘等為重要農產。此處原為一片長滿茅草的平坦台地,道光2年(西元1822年)以張寧壽為首之客家先民向政府申請開墾,並聘請風水師易庚麟統籌選址建庄事宜,除規劃防禦、衛生、排水、民生等庄落格局外,更開山築圳,引水灌溉良田。聚落信仰中心為泰興宮,主祀三山國王,從祀神農大帝、北城侯、巧聖仙師等神祇;另有東、南、西、北四座將寮,戍守四方,保衛庄民平安。
建庄超過200年的大茅埔,為台灣中部地區最完整的客家聚落。2018年起,返鄉青年吳哲銘與在地耆老、青年,自發組成「大茅埔調查團」,為故鄉注入源源不絕的活水。
與大茅埔調查團團長吳哲銘,一同走訪聚落賴以維生的大茅埔圳,沁涼的圳水潺流不息。吳哲銘團長指出,大茅埔圳至今已有約200年歷史,工程最困難之處是開鑿穿越龍神山的隧道,引水入庄。因龍神山形狀如同牛隻,當時風水師規劃隧道應從牛鼻處穿過,但挖掘時土石不斷崩塌,傳說當時有位神秘老人於牛首處不斷安撫,才讓隧道工程順利完成,隨後老人便消失不見。村民認為老人就是伯公(土地公)化身,因此設立水利伯公廟在此祭拜,「以科學眼光解讀,可以看作先民為了教育後代,做好水土保持,保護圳路隧道。」
因此,大茅埔調查團將水圳列為調查的重點,挖掘聚落中的水圳故事、記錄開鑿工法與清淤技術,進行生物調查。吳哲銘團長表示,在水圳中發現有黃金蜆、蝦虎魚、石田螺、擬多齒米蝦、馬口魚等水質指標生物棲息。如此清澈乾淨的圳水也成為最好的媒介,調查團鼓勵村內的爺爺奶奶帶著孫子前來戲水,不僅召喚了在地居民的兒時記憶,更拉近人與水的關係。
大茅埔調查團固定於每週三上午在聚落進行田調,進一步將調查內容轉化為導覽遊程體驗。在Covid-19疫情期間,調查團將把目光轉向山林,架設自動相機,監測野生動物,結果拍攝到了石虎、穿山甲、藍腹鷴、食蟹獴、食蛇龜等保育類動物,「但遊蕩犬隻入鏡的次數與頻率比野生動物還要高」,令人憂心。
2020年起,大茅埔調查團更與泰興宮主辦「龍神山水祭」活動,透過山水遶境、市集展售、音樂會、施放祈福紙船,傳遞客家人「尋龍建庄」的文化與敬山愛水的永續生活觀念。吳哲銘團長說明,紙船都使用有FSC驗證的紙張,以天然蜂蠟防水,也在圳道末端回收紙船,不會汙染水源。今年第五屆龍神山水祭即將於10月19日星期六舉辦。
六年經營,已有所成。吳哲銘團長表示,下一步考慮成立基金會,結合當前企業重視減碳與生物多樣性的大趨勢,攜手相同理念的企業,在家鄉推動友善耕作、水果行銷、微水力發電,並處理遊蕩犬貓等生態議題。
現在就讓我們前進台中市東勢區的大茅埔聚落,看大茅埔調查團如何透過不間斷的行動,重振家鄉的生命力,也在永續的道路上持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