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06:00
旋律輕輕唱
主持人: IC之音節目部
2018/05/21
0:24:54
在嚴長壽先生的暢銷書《教育應該不一樣》當中,談到我們的大學評鑑以發表論文多寡來決定好學校的標準,甚至評量台灣青年的未來。他舉了一間台灣的設計學院為例,他們拿到美國《商業周刊》評比全球前三十強,卻因為師資並不唯博士學位是問,在國際學術期刊論文的評比就吃大虧。當他們第一次進入《商業周刊》前六十強的時候,社會上還有人質疑美國人是不是選錯了?
事實證明,他們直到今天都表現卓越。嚴長壽先生所講的例子,就是實踐大學設計學院。
話鋒一轉,嚴先生曾提到一間在台灣沒沒無名的美國威廉斯學院,在2010年全美大學評比超越哈佛,高居排行榜第一。嚴先生以此類比,不是每個學校都能以培養碩士、博士,大力擴張、增加論文數作為唯一的評鑑標準,也不是政府是否提供資源的唯一判準。那麼,在幾年之後的現在,情況如何呢?
本集特別邀請到實踐大學設計學院丑宛茹院長,為您探索設計教育的真實面貌。其實隨著實踐大學逐漸做出成績,他們也有機會拿到一些政府資源。但很遺憾地,在「大學評鑑」這個領域,嚴先生說得並沒有錯,例如頂尖大學、五年五百億這類的計畫,實踐是沒份的。
但他們的成果亮眼。曾經有法國人看上他們的設計,特地到學校參觀,與他們合作,後來到德國展覽的時候,台灣的外貿協會發現了,還回頭來問:你們去參展怎麼沒告訴我們!而在國內,他們也在遠見民調的設計學院評比,拿下多項第一。
無論是與精密機械領域首屈一指的上銀科技,合作進行機械人的人性化設計;藉由人與花、鳥的互動獲得心靈療癒的「鳥蔦」;或是在英國 2017倫敦畢業展時裝周,邱柏傑同學獲得首獎的作品……都只是培育成果、成千獎項的一小部分。
然而,傑出的表現需要附上代價!內行人都知道,就讀實踐設計其實很「辛苦」,沒有成果或達不到水準,甚至不能畢業!也有一些中途放棄的例子。全球前三十強,實踐大學設計學院究竟走過哪些不為人知的足跡?
請聽主持人沈春華與丑宛茹院長的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