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嗎?亞洲的國際志工輸出,台灣在各國當中名列前茅,許多青年學子投身國際服務。

然而在同時,他們也面臨國人的挑戰,為何把服務的資源大老遠送去非洲等遙遠的國家?台灣國際志工的經驗,對於在地的弱勢服務,以及年輕人的視野,到底有些什麼影響呢?

以清華大學為例,從2007到2017十年耕耘,已經派出677位國際志工。譬如坦尚尼亞的志工服務,從2008年傳承延續到今天,學生來來去去,服務卻沒有中斷,令人印象深刻。本集來賓高珮婷就是其中一員,現在她更投入台灣在地的服務,由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派駐台東「孩子的書屋」擔任臨床心理師。

國際志工的經驗,不只打開台灣年輕人迫切需要的國際視野,在相異的語言、文化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更進一步,讓學生真正體驗「如何了解他人的需求」,而非「自以為是」。

助人的角色不是高人一等,或以為自己在做「好事」,就可以都照自己的意思作,而是要傾聽當地人的聲音,非常需要溝通、協調、應變。以高珮婷為例,對應到在台灣偏鄉擔任心理師的工作,觀念也是相通的,就是一句話:「個案才是他自己的專家」。

談到台灣對非洲能作的事,資源流通具有意義。有些舊電腦,台灣連偏鄉學校都不需要,但是對非洲來說很珍貴。台灣的人對於資訊科技的專業與訓練,對他們更是很大的幫助。但概念上說起來容易,到了現場,才發現連維修都得學生挽起袖子下去做;對於沒電的地方得另設教案;如何培養當地的人自己建立電腦教學與維護的團隊,更是一大挑戰……

於是,國際志工對台灣學子而言,不僅是冒險之旅,也讓公益的熱情面對現實的挑戰,從而使生命不再一樣,能力得到擴張。請聽主持人沈春華帶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