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06:00
旋律輕輕唱
主持人: 彭宗平
2016/02/01
21:49
紡織業不是夕陽產業?真的嗎?
台灣紡織業運用了哪些技術,提高附加價值,締造相當高的貿易順差?
國外大品牌來台灣參觀公司、工廠,生意談完,要搭飛機離開台灣的時候,已經看到產品了!台灣紡織業從設計到生產,高效率的秘訣在哪裡?
2016年第一季,彭宗平教授帶您認識台灣的基礎產業。請聽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所長白志中,帶您了解台灣紡織業打造國際級競爭力的關鍵。
引言:
主持人彭宗平教授(以下簡稱彭):
歡迎您收聽《台灣的明天‧明天的台灣》,我是彭宗平。我們這一季要討論的主題是基礎產業的轉型與升級,涵蓋的議題包括金屬產業、紡織業、農業、石化產業以及機械產業。今天我們特別榮幸邀請到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的白志中所長,來談台灣紡織業的發展,歡迎您!
來賓白志中所長(以下簡稱白):彭校長您好!很高興能夠來到IC之音。
彭:白所長是美國田納西大學的博士,他從2008年1月起,擔任紡織綜合研究所的所長,到現在已經有八年。過去八年間,他個人以及紡織所榮獲許多的獎項。這幾年來,他特別帶領台灣的紡織業朝「原材料差異化」及「產品機能化」轉型。台灣紡織業的商品化,強調結合品牌、設計、行銷的策略,來進行轉型與升級。在這個過程當中,白所長是最重要的推手。
1. 台灣紡織業的發展與蛻變
所長是不是先跟我們說明一下,台灣紡織業的發展過程?
白:剛才彭校長提到了紡織產業,大家耳熟能詳,而且總是想到一件事,它好像是夕陽產業。我要跟校長、也跟各位聽眾解釋一下,紡織產業其實不斷地在蛻變。以前紡織產業是以天然纖維棉、毛、絲、麻當做材料,製作服裝等產品。因為台灣本身幾乎不生產棉、毛、絲、麻,主要都是靠進口。我們買原料和設備進來,然後加工,賺取加工的費用。但是,現在的紡織產業,像大家可能想到的尼龍、聚酯纖維等等,都是原料。所以台灣紡織產業隨著科技的進步,開始用人造纖維的科技,來改變紡織產業的價值。
我舉一個例子,大家有時候聽到的吸濕排汗、抗菌防臭,很多的纖維不是用棉花做出來的。天然纖維的生長是有限制的,譬如說纖維的長短,棉花的長度就是一定的。可是人造纖維能夠超越天然纖維。以往紡織業的原料,幾乎90%以上是天然纖維,現在人造纖維所佔的比例,大概已經超過70%。
我常常講一件事情,我們一定要穿衣服,但是我們穿的衣服要舒適,很多地方就要用科技的方法來製造。譬如說可以吸濕排汗的衣服,就不能用天然纖維來做,棉花吸了濕氣以後,不太容易把濕氣排出來,我們甚至還要用烘衣機去烘棉花呢。人造纖維就不同了,我們說TC襯衫布做的襯衫,有時候掛到外面,太陽曬一曬它就乾了。這是因為TC布料含有聚酯纖維和棉,聚酯纖維吸濕率只有0.45%,棉花是8.5%,聚酯纖維含量高,衣服就容易乾。
進一步談,棉花還有很多的OH基(親水基),它吸住了水以後,不太容易釋放出來。所以假如穿以前的運動服,運動完會感覺全身濕濕的,很不舒服,就必須脫掉、換掉。現在的吸濕排汗衫,運動以後身體是乾的,大家打完球一定感覺得到。甚至世界盃足球賽,都用了台灣很有名的聚酯回收料,做吸濕排汗的服裝,所以他們運動完以後,沒有看到一大堆的汗。科技實在帶給我們很多的好處,讓我們的衣食住行都進步。
現在的紡織業是什麼樣的情況呢?現在台灣的紡織業,已經不能做大眾化的傳統、低價產品了,棉、毛、絲、麻大部分都進口的不多了。但是我們還能存活,不只是存活,我藉由這個節目跟大家講,紡織業是非常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從貿易的順差來看,三、四十年來,我們國家貿易的順差,很大一部分是紡織業的貢獻。現在,雖然2015年的資料還沒出來,但是2014這一年,台灣的紡織業仍然有82億美金的貿易順差。紡織業自己的產值不大,大約100多億美金,但是貿易的順差可以有82億,去賺到外面的錢。
不論國內外,任何廠商都不會出於同情台灣,而購買我們的紡織品。會有這些成果,是因為我們一直品質非常好,交期非常準確,非常有信用,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成本控制得非常好。所以現在台灣的紡織業在外面競爭,尤其在outdoor,戶外的機能性服裝,附加價值高的領域,品牌商會選擇台灣幫他們生產,70%在台灣下單。
彭:所以在早期,台灣的紡織業是輕工業的代表之一,台灣可說是紡織、成衣的王國,紡織業幫我們賺取很多的外匯。後來經過產業的轉型,從輕工業到重工業,重工業到高科技產業,可是紡織業還是我們的一個根本。我們說人生很重要的是食衣住行,第一個要吃飯,第二個就是穿衣。但是您現在提到,穿衣已經有很大的改變了。
白:是的,改變了。
2. 從石化原料到安全氣囊、成衣—紡織業的上中下游
彭:早期紡織業的天然材料,來自於您剛剛講的棉、麻、絲、毛,後來因為石化產業的興起,人造纖維就被更廣泛地應用到紡織。從這一點深入來談,紡織業其實有所謂的上游、中游、下游,是不是也請您稍微幫聽眾說明一下?
白:紡織業很有趣,我們有所謂的人造纖維產業,這個產業屬於石化產業的一環。每個國家都要進口石油做燃料用,例如我們加95、98無鉛汽油,但是我們煉油的過程中,會產生一個副產品,叫做TPA(對苯二甲酸)。台灣非常成功地把這個副產品轉換成纖維工業的原料,讓它聚合、抽絲以後,變成人造纖維。
彭:TPA就是聚酯纖維的原料。
白:對。另外CPL(己內醯胺)就是尼龍的原料。台灣就是把這些石化原料,很聰明地結合起來,人造纖維產業發展得非常快速。這是上游的紡織產業。
至於中游,我們以前有一些紡紗線、織布的產業,織布當然包括了針織、平織。我們還有不織布,所謂不織布,顧名思義不是用織造的方式,直接做non-woven(用高壓或粘合的方式,處理各種纖維原料來生產布料的技術),這個行業做得非常成功。後面還有染整加工、貼合加工的產業。整體來看,包括好幾個區塊,從原料、紡紗、織布、到染整。接著下游就是製造成衣,另外我們也做傢飾,就是您常常看到的居家產品,包括睡覺用的被子、以及窗簾、地毯等等,或者很多桌椅都用的布面。
更重要的一塊,叫做「產業用紡織品」。這一塊大家不太了解,我就舉老百姓最了解的汽車為例。在汽車工業裡面,有一個對於安全性非常重要的關鍵零件叫做air bag,大家平常當然不會看到它,因為沒有發生車禍。
彭:您說的就是安全氣囊。
白:對,安全氣囊,它可以保護我們。車輛碰撞的時候,它可以膨脹起來,保障你我的安全。然後安全帶、很多的汽車座椅,甚至大家不要小看很多的air filter(空氣濾清器)、汽車輪胎等等,都應用了許多紡織品在裡面。所以我要跟大家講,紡織工業已經做了非常多的改變,這個改變,就是找出更多的應用領域,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
3. 小區域、高密度產業聚落的優勢
彭:所以台灣一路走來,我們的紡織業結合了上、中、下游,整個產業鏈非常的完整。而且紡織業的聚落,在台灣這樣一個很小的地方,互相支援、互相連結是非常迅速的。這可能也是台灣發展紡織業會成功,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白:校長講的非常對,為什麼?我們後來發現到,紡織業在大陸發展得非常快速,但是台灣就利用我們非常小的一個區域,400公里的長度,把上、中、下游群聚起來,讓我們非常有彈性,而且非常快速地發展產品。所以國際的品牌商會說,我來你們台灣很有趣,我一入境,下了飛機到你們公司看,生意大概談完,到我準備搭飛機走的時候,已經看到產品了!所以我們的彈性生產、設計,效率是非常高的。
我們從早期的OEM,就是大宗化生產,很大一部分已經轉到ODM,這個D就是design,我們會做設計。所謂ODM的定義,就是從設計到生產一手包辦。當然我們還缺乏一個branding(品牌),不過我覺得,現階段把設計做好,讓國際品牌來呈現我們的價值,也是不錯的。
4. 產業用紡織品的應用價值
彭:您提到台灣紡織業的上、中、下游串在一起,創造出群聚的效應,而且已經走向跟高科技結合,讓台灣有相當大的競爭優勢。我的了解是,台灣的紡織業也在進行轉型,不只做一般大家所了解的成衣、或是家裡用的被單、窗簾;所謂產業用的紡織品,事實上是台灣很大的強項。雖然您剛才已經提到一些,但關於這項產業結構的調整,是不是再深入跟大家分享?
白:謝謝校長。我們一直認為紡織產業只在做衣服,但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其實生活環境裡面,有非常多的紡織品。可是有一點,非常有趣,這方面的發展跟fashion(時尚)比較沒有關係。我們做衣服的時候,往往要跟著時尚走,這種時尚的領域,我們製造業不是那麼容易切入來做。
可是有另外一項,就是我們的「產業用紡織品」,英文叫做technical textile。國際上已經把它歸納成12個領域,包括:醫藥、國防、包裝,還有不織布的產業,以及地工織物(工程用的紡織品),和現在常被提到的智慧型紡織品等等,都是把紡織品當做材料,做特殊的應用。
譬如智慧型紡織品,就是在我們穿的衣服上面,把電路、天線都放在服裝裡面,讓它具有智慧型的科技。再講明白一點,舉例來說,我們最近做一些智慧型的紡織品,假如一個老年人需要照顧的時候,幫他穿了一件這種智慧型紡織品,可以了解他的心跳,了解他的體溫,當然我們也可以GPS定位他,更重要就是他的心電圖,可以記錄長期的心電圖。所以這些產品,我們叫做technical textile(產業用紡織品),這個領域,跟紡織的時尚領域是有區別的。可是這個領域非常重要,它代表了紡織的未來。
剛才彭教授講的結構調整,在西元兩千年的時候,我們以纖維的用量來估算的話,85%以上都是用在衣著,大概8、9%在傢飾,剩下的才是產業用。可是這幾年的趨勢改過來了,產業用紡織品的市場擴大了。另外,產業用紡織品非常重視它的performance,就是它的性能。譬如說如果我們把紡織品用在防彈衣,當然對性能要求就很高。雖然現在台灣還沒有做,這個例子還是很貼切。其實為了研究,我們也買了很多防彈衣的材料來,業界對這個材料有非常嚴格的要求。
彭:您說的是Kevlar材質嗎?(按:Kevlar,中譯克維拉或功夫龍等,是一種芳香聚醯胺類合成纖維,有極佳的抗拉性能,其強度為同等質量鋼鐵的五倍,而密度大約只有鋼鐵的五分之一)。
白:就是類似Kevlar這種材料,業界有非常嚴苛的要求,spec(規格)很重要。我們幾乎不會看到防彈衣講求時尚,但是protection(防護力)很重要,怎麼設計才能讓它更輕、防護力更強,就主宰了設計的思維。
或者我講另外一個例子,竹科有很多的cleanroom(無塵室),裡面這些作業的同仁們,穿的衣服必須要抗靜電,因為IC晶片或者很多半導體產業的製程裡面,很怕靜電。我們手在摩擦的過程中,尖端會放電,只要一不小心,晶片沒有保護好的話,產品就失效了。所以我們看無塵室裡,每個人都穿了一件比較奇怪的服裝,不是一般的服裝,而是能夠防護靜電的服裝。
再者,在竹科很少看到廠房裡面有窗戶,不容易看到窗戶,為什麼?它需要讓環境是密閉的,而且塵埃要控制得非常小,達到class 100、class1000等標準,但還是要讓同仁在裡面很舒適,換氣量要大。所以相當多的無塵室裝了filter(空氣濾清器),都是高科技的濾清器,裡面包括高科技的紡織品,讓我們在工作的場合,環境能夠舒適,同時又保持在無塵室要求的標準。像這種產品並不是衣著,但是這個材料要做很多特殊的加工處理,讓它能夠允許大量的空氣通過,而且能夠吸住塵埃。
此外還有很多,像生技產業也是一樣。比方講防護,你看以前SARS來的時候,大家都很害怕;現在又有PM2.5的威脅,對於這些病毒或者細懸浮微粒,我們要怎麼樣把它們隔離,保護我們安居樂業,其實紡織業都扮演一個很重要的角色。
彭:甚至不單是這些應用,包括工業用的輸送帶,還有很多高強度的繩索,高科技紡織品都有很重要的應用。
白:是,您非常了解。這些東西在出現的型態上,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論是線狀的,或者是織物狀的,它都能夠和很多東西連結在一起,所以它的用途非常廣。
彭:所以我們民眾所了解的,在紡織業,一般衣著用的紡織品,其實它的比例已經降到40%以下了;而產業用的已經超過40%,從這裡也看出紡織業的走向。
5. 八仙塵爆即刻救援!從紡織研究到醫療
我知道在紡織業的轉型上,紡織綜合研究所擔任很重要的角色,你們的研發有很多特色,是不是也藉這個機會幫我們說明?
白:我不敢講我們紡織所有多大的能耐,但是我們一直期許扮演科技研發的角色。作為一個財團法人,我們要研究紡織的未來在哪裡。我們也看到整個趨勢,包括環保的趨勢,少子化的趨勢,我們看到銀髮族,也看到城市綠化的趨勢;我們也一直在討論一個議題,我們是不是可以用生質材料來做紡織的原料,因為總有一天石油會短缺。
彭:可以說您看到了台灣的明天,就是我們這個節目的主題,那貴所怎麼配合明天的台灣呢?
白:我們知道很多材料的開發,是目前我們一定要注意的。譬如講生質材料,我們就發展了幾個技術,我們看到尼龍、看到聚酯纖維,它的原料從石油來的時候,就想到我們是不是可以用其他的方法來做。在實驗室裡,我們發展出從蓖麻油提煉出nylon 60(尼龍60)的技術,而且申請了專利。像這種技術,未來就可以因應石油的短缺。現在看起來石油是越來越便宜,但是當石油貴的時候,這是一個生生不息的技術。
甚至我們有一個技術叫纖維素纖維,我們可以用熔融紡絲,而不用溶劑紡絲的方法來做。意思是說,未來我們可以把植物的分子拿來做人造纖維,而且不需要用溶劑,我們可以把植物分子做成的塑料,加熱到熔點以上變成液體,然後抽絲。這都是有趣的。這些例子最重要的意義是,透過用天然物取代石油為原料,我們在節能的技術,在環保的技術上面,也發展了幾個項目可以符合環保減碳的需求。
還有一部分正在發展,我們覺得這很重要,就是高性能的纖維。譬如說剛才您講到的功夫龍,被美國主導這項專利非常長一段時間,現在我們也期待能夠做一些新的東西,我們用一些新的技術、離子液體等等來做。好多科技的發展,需要很多的財團法人來幫忙,我也很期望我們的科技能持續進步。
彭:好像在八仙塵爆發生的時候,你們也參與了救援的任務,是否分享一下?
白:謝謝您給我們這個機會分享。其實八仙塵爆的消息一出來的時候,我們知道自己的力量很弱,可是我們就趕快盤點一下,我們有生產醫療用敷材的計畫,因為塵爆以後,許多患者的皮膚都受到了傷害,很需要用敷材去保護它。我們就趕快連絡我們技術移轉的廠商康利德,請他準備六千片,我們就送給新北市政府,市政府馬上就給振興醫院等等去用。因為我們覺得要發揮紡織業對於社會的關懷。
大家也知道,對於塵爆、或其他的燒傷患者,提供敷材只是剛開始。以後他這兩三年要長肉,這塊肉我們不去控制它的話,它會隨便地長,非常的不均勻。所以我們就用以前科專計畫發展的技術,叫做壓力服。例如頭部、臉受了傷害,我們給患者戴上一個頭套,是有壓力的,這個壓力讓肉以後長起來,不會長得非常難看。
發展這方面的技術,我們跟陽光基金會在談的時候,發現因為牽涉到醫療,我們不能直接去做。於是我們用技術轉移的方式進行,第一個就是要量測,量測對於壓力服很重要,會決定它的尺寸與壓力。我們不能用一般的方法去量,因為肉剛長出來就去量,非常的痛,所以我們用另外的光電技術,拍照可以看得到人的形狀,量得非常精細,根據這些數據製作壓力衣,減少患者非常多的痛苦。這麼做,就是希望藉由科技幫助我們的社會。
彭:我們非常高興今天能夠邀請到紡織研究所的白所長,跟我們說明紡織業過去的發展、現在的趨勢、及技術的演變,特別是紡織研究所一些新的發展方向。我們今天談到這裡,下個禮拜還是要繼續請白所長來這裡跟我們討論,台灣面臨國際的競爭,紡織業贏的策略何在。《台灣的明天‧明天的台灣》,我們下週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