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06:00
旋律輕輕唱
主持人: 袁常捷
2023/03/15
00:23:00
台灣猛禽研究會猛禽救傷站主任王齡敏:「當我們家中或辦公室出現了鼠害,請您先觀察一下環境是否需要進行改善,例如有老鼠來垃圾桶享用食物,是不是為垃圾桶加個蓋子?家裡面的門窗有一些破洞,是不是把它補上?把這些事情做好,可能老鼠的危害就會減少,我們也就不需要使用殺鼠藥或黏鼠板去獵捕老鼠,也讓我們的環境對野生動物更加友善。」
台灣猛禽研究會猛禽救傷站曾於2021年8月救援一隻約4-5月齡之黃魚鴞幼鳥(藍B41),體態略瘦,抽血檢查發現血汞值高達605.1ug/L,是一般人體容許值20ug/L的30倍。給予螯合劑治療後,黃魚鴞的血汞降低,治療復健後飛行能力良好判定可以野放。但很遺憾,在野放的一個半月後,藍B41仍因重度消瘦虛弱死亡,檢驗時發現體內血汞值再度上升,顯示其棲息環境存在汞污染。目前已將藍B41遺體製作為標本,於草山猛禽中心展示。
《老鷹想飛》紀錄片告訴了我們農地使用農藥、老鼠藥,對老鷹等猛禽造成的間接毒害;無獨有偶,在台灣猛禽研究會(以下簡稱猛禽會)猛禽救傷站的救援個案中,發現北部受傷或死亡的猛禽身上普遍檢驗出殺鼠藥、農藥(環境用藥),甚至有重金屬,顯示偏都會區域猛禽的食安也正在拉警報!
猛禽會於2017年3月成立救傷站,主任王齡敏獸醫師指出,救傷站救援桃園、北北基到宜蘭等北部地區受傷的猛禽,一年約200隻。在聯電綠獎與林務局經費支持下,猛禽會針對救傷或死亡的猛禽個案,檢驗其血液或肝臟樣本是否存在農藥、殺鼠藥、重金屬,結果顯示將近九成(88%)的猛禽檢驗出殺鼠藥。
參考以往的研究數據,如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檢驗2010至2018年全台各地蒐集21種猛禽、200多件肝臟樣本,結果超過6成驗出殺鼠藥;相較而言,猛禽會救傷站的數據顯示,偏向都會地區的猛禽遭受更為嚴重的殺鼠藥危害。王齡敏獸醫師認為,都會的殺鼠藥施放可能已經到了濫用的程度。
至於猛禽的鉛中毒問題,是王齡敏獸醫師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猛禽中心工作時,便瞭解、關注的猛禽毒害。造成美國猛禽鉛中毒的主要原因為狩獵,因鉛彈打中獵物時,鉛碎片可能會卡在內臟器官,若獵人直接將內臟棄置於野外,猛禽變可能食用這些含有鉛碎片的內臟,導致鉛中毒。
相比之下,國內的狩獵活動被嚴格規範,推論猛禽血鉛問題應該不嚴重,但事實並非如此。猛禽會的檢測發現,高達九成的大冠鷲檢測出血鉛過高。除了鉛以外,黃魚鴞、大冠鷲、魚鷹與黑鳶都有血汞濃度過高的情形,血汞值高達人類容許值的10~50倍。究竟鉛和汞等重金屬是如何進到猛禽的體內?王齡敏獸醫師表示,答案目前無法得知,需要生物、環境的跨領域團隊,進行後續的追蹤研究。
本集節目帶您前進位於陽明山的草山猛禽中心,邀請猛禽會猛禽救傷站主任王齡敏獸醫師,剖析猛禽的食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