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有人猴衝突,就是因為過度保育,導致猴子太多了!」

在許多人猴衝突新聞的下方,經常可以看到網友如此留言,將其稱為「潑猴」,人人喊打。但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秘書長林美吟認為,「猴子是無辜的!」分析衝突原因,經常是人類的不當行為,或對獼猴有錯誤認知所造成。

以衝突中常見的搶食問題為例,林美吟秘書長指出,這個問題是人類長期餵食獼猴所造成,在沒有餵食問題的區域,獼猴對人類的食物不感興趣,也不會出現搶食行為。她表示,「如果中山大學的同學可以嚴格遵守規則,不要在校園內食物外露, 大約4年,獼猴就不會再搶同學的食物了。」

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與國立中山大學合作,在開學期間對新生進行獼猴應對知識小短講。(照片提供: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

針對台灣獼猴造成農損,與其說是因為獼猴太多而侵入果園覓食,正確的解釋應為果園的存在,增加了獼猴的覓食環境,或吸引牠們前來覓食。面對這個問題,林保署與地方政府已編列預算,補助農民架設電圍網,降低侵入機會;另外,林保署也正在討論,未來可能將防猴網納入補助範圍。

然而,在相關新聞中,經常可見媒體以聳動標題進行報導,甚至使用「食性大變」、「脫序行為」等語彙進行評論,讓獼猴背上罪名。但如果社會大眾願意換位思考,對於台灣獼猴有更多了解,降低對牠們的恐懼,並知道要如何與其和平共處,就能在解決人猴衝突問題上,走得更遠。

了解多一些、衝突少一點。本集節目我們繼續走訪壽山,一起跟著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秘書長林美吟來認識台灣獼猴,思考人猴衝突的解方。

2020年高雄壽山發現右手斷掌獼猴,疑似遭民眾潑紅漆虐待,模樣極為可憐。(照片提供: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攝影:林金福)

林保署已公告禁止飼養台灣獼猴,但2024年元旦仍有民眾於嘉義文化路目擊,疑似私養者攜帶獼猴外出用餐。(照片提供: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

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以群眾募資方式推出繪本《小彌的奇幻之旅:愛的體驗》,讓保育獼猴的觀念向下紮根。(照片提供: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