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06:00
旋律輕輕唱
主持人: 袁常捷
2024/01/31
0:23:00
《勇闖天際線》台灣監製、公共電視國際暨策略發展部國際傳播組組長郭菀玲:「在參與了這部紀錄片之後,想要鼓勵大家,有機會的話多觀賞紀錄片。透過這些紀錄片,讓我們對環境有更多的認識,我們就自然而然會調整自己在日常生活當中的各種行動,讓地球變得更好。」
「唯有觸動人心才能帶來改變」,長期關注環境永續議題的緯創人文基金會從2011年起,開始支持環境生態紀錄片和電影的拍攝,讓民眾輕易地可以透過觀影,共同關注環境議題。本次再次與公共電視合作,贊助《勇闖天際線》,讓觀眾看見候鳥勇闖天際的壯闊旅程,喚起守護棲地的意識,和自然共好。
秋去冬來,四季流轉。在季節變化時,經常有候鳥造訪台灣,當中有不少是喜愛在海岸泥灘地棲息的水鳥。然而,這些水鳥的生存,正面臨危機……
為了記錄水鳥遷徙壯舉,並呈現牠們面臨的生存挑戰,紀錄片導演Randall Wood以3種鷸科水鳥:黦鷸、紅腹濱鷸、哈德遜塍鷸(棕塍鷸)為題材,橫跨5大洲,完成大型的生態紀錄片《勇闖天際線》,即將於公視上映。
《勇闖天際線》拍攝了研究這3種水鳥的3組研究者,追蹤水鳥的遷徙過程。牠們每年要從南半球飛行上萬公里到北極繁殖,再飛回家鄉,因此為了完整記錄,製作團隊邀請許多國家的攝影與研究人員加入協助,視角涵蓋澳洲、亞洲、非洲、美洲和歐洲。台灣監製郭菀玲表示,這樣的全球視角,成為本片最大特色。
影片中具體呈現極地暖化、人類開發以及獵殺,讓水鳥數量岌岌可危的證據。如黦鷸30年間數量減少70%;紅腹濱鷸體型不斷縮水,甚至因此被迫改變覓食習慣,從貝類改成吃營養不足的海草。
本片也記錄了水鳥生存危機下的希望。片中的亮點故事是澳洲研究團隊裝設發報器繫放、追蹤的黦鷸「AAD」,在台灣落地時,研究團隊隨即通知台灣鳥友協尋,最後由台南鳥會資深鳥友李正峰率先在學甲濕地找到這隻黦鷸,科學家與民間聯手追蹤,蔚為美談。
今日鳥類,明日人類。水鳥的保育迫在眉睫,這是《勇闖天際線》想要傳達給觀眾的訊息。除夕這天,不妨在公視頻道或公視+欣賞《勇闖天際線》,一起學習和自然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