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神劇中的和平 II

內容:

李斯特:神劇《基督》

李斯特於1865年正式受禮成為天主教神父,音樂界一片譁然;在這60年代,他創作了兩部神劇《聖伊莉莎白傳奇》以及《基督》。李斯特於威瑪時期指揮首演青年華格納的歌劇《羅安格林》,而與《羅安格林》故事相關的《帕西法爾》皆與基督教的救贖和神蹟息息相關。神劇《基督》敘述耶穌的一生,但不同於一般說故事的傳統,李斯特採用的是「重點式」的作法,亦即將關於基督一生的關鍵事件串聯在一起,特別又以瑪麗亞的角度來呈現。此做法以女性觀點客觀陳述,反映出19世紀女性主義,強調不分男、女都具有理性,女性可以自我實現,發揮自我潛能,在工作、受教育的權利,以及政治權力上爭取平等!

基督,將一生重要的關鍵時刻,生與死,從女性角度來表現。《歡喜沉思的聖母》,以及《聖母悼歌》,除了強調獨生聖子的母親,更強調「愛的泉源」(fons amoris),以及歌詞中「在伸張正義的日子保護我」。

 本節目由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補助製播

來賓介紹:

盧文雅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院音樂學研究所專任教授兼音樂學院院長
開設西洋音樂史、巴哈音樂專題研究、文藝復興時期音樂、音樂學論文寫作與指導、音樂學導論、音樂美學等課程,發表多篇相關論文。
出版書籍《馬勒音樂中的世界觀意象》(北藝大與遠流,2017)、《黑袍下的音樂宣言-李斯特神劇研究》(北藝大與遠流,2017再版)、《琴曲名家故事》(北藝大與五南書局,2018)、《猶唱新歌-孟德爾頌神劇研究》(北藝大與遠流,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