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06:00
旋律輕輕唱
主持人: 謝美芳
2021/06/21
00:23:47
國內立法院今年5月三讀通過「創新條例」後,讓頂尖大學直接和民間企業合作,建立長期合作關係推動國家重點領域的發展,也揭示此刻正是發展國內產業轉型走向創新未來的重要契機。產學創新條例的立法審核通過,說明了產學創新學院即將進駐校園。
陽明交大蔡金吾研發長在本集節目中特別強調,兩座頂尖大學在關鍵時刻的合併,顯示結合國內產、學、研、醫共同投入人工智慧醫療器材軟硬體開發的重要性和破切性。
至於條例內容如何影響師生跨域整合、後疫情時代技術開發、產業商機以及研發內容的連動發展,歡迎收聽由蔡金吾研發長的精彩分享。
陽明交大創新領航專題系列08:
危機就是轉機 新冠疫情讓教學展現更多可能
立法院在2021年5月三讀通過《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簡稱《產學創新條例》)後,頂尖大學將可直接與民間企業建立合作關係,共同推動國家重點領域的發展——此刻,正是國內產業轉型走向創新未來的契機。
《產學創新條例》的通過,意味著大學在未來能與企業合作,讓「學術界的研究」與「企業界的資金、技術」相互結合,用以訓練新一代的學生,在畢業後與產業界順暢銜接。「過去學生們在校內做的研究,進入職場後不見得能馬上被業界使用,透過產學合作,他們的研究成果有機會被實際應用在工作上!」蔡金吾研發長指出,陽明交大在初期的校務會議就曾討論,將積極邀請產業界的主管、技術人員來到校內擔任講師,與編制內的教授通力合作,並協助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因此,陽明交大的學生在碩博班時可選擇研究產業相關的主題,舉凡半導體、資通訊產業、生技科技等,畢業之後馬上為產業界所用。
醫師工程師,就是一種相當創新的跨域人才。過去擁有執照的醫師,當然可以直接轉任工程師,因為從事工程師工作無需考取任何執照;但工程師即使做過生醫領域的研究,若無通過國家考試,依然不具備醫師資格,他們必須和醫師合作,才能走進醫學場域,進行各種知識的驗證。然而,兩邊的專業領域差異大,難以理解彼此專業領域的語言,合作起來自然不夠順暢。
「如果有一群『醫師工程師』具備醫師執照,同時也瞭解工程師的語言,就能進行順暢的溝通。」蔡金吾研發長說明,過去在一般人印象中,醫師的專業似乎只是單純看診,研究領域也多半屬於生藥、公衛等研究,較少跨足資通訊產業;如今因應人工智慧的發展,醫學和資通訊有了連結,舉凡圖形辨識、病理辨識、生藥開發等技術,未來都可能利用人工智慧來進行,醫師們的資通訊知識顯得愈加重要。因此,他期許「醫師工程師組」學程有如一座橋樑,將傳統的「醫師」和「工程師」串連起來,帶領學生修習各類基礎課程,未來在成為醫師之後,將更容易與工程師對話,若擔任工程師,也能和醫師順利合作。
「這樣的溝通可以產生新的思維,進一步創造出新科技!」蔡金吾研發長認為,既然科技始來自於人性,就更該用於「為人服務」。台灣現階段已邁向高齡、甚至超高齡化社會,儘管人們愈活愈長壽,卻未必都能健康地走完一生,所以要讓長者活得開心且健康,就是一個重要的議題。蔡金吾研發長認為,醫學必須結合資通訊、生物工程、人工智慧,開發出各種穿戴式輔具、遠距醫療科技,才能讓中高齡族群獲得妥善的照護。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陽明交大成立了「防疫科學研究中心」,與榮總醫院、宜蘭附設醫院、國家衛生研究院組合研究團隊,展開關於疫苗研發、試劑研發、患者照護等研究,以及居家檢疫者、居家隔離者的身心狀況監測及照護工作,短期內展現了許多成果。蔡金吾研發長指出,非常感謝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過去一年多時間努力將把疫情擋在境外,讓國內醫療專業人士有充分的時間準備,在2021年台灣爆發社區感染時,正好可以讓研究成果派上用場。
「疫情雖然帶來諸多不便,但危機就是轉機,這讓我們重新思考人類是否要繼續用舊有的方式過生活。」2021年台灣疫情升級為三級警戒時,各級學校停止實體課程,大家剛開始都非常不適應,但陽明交大在線上教學、遠距會議方面始終也不遺餘力,在停課期間能讓師生順利接軌,同時再次思考「翻轉教學」的定義。這場疫情讓我們知道:教學的方式千變萬化,未來將不再僅限於老師在課堂上的單向講解,學生也必須展現新思維,為學習拓展更多可能。
教育無法立竿見影,必須細心播種、辛勤耕耘才能有收穫;跨界人才同樣需要由下而上逐漸孕育,才能形成美好的化學反應,幫助形成更多創新的產業鏈。蔡金吾研發長相信,遠距加上實體教學也許將成為新的常態,學生更可能遍及全世界,這也許是疫情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收穫。因此,「一樹百穫」將不只是一句口號,相信在幾年之後能夠看見陽明交大的成果,讓我們衷心寄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