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聽到機能性紡織品,確切的定義為何?
為什麼說台灣的紡織業已經科技化,應用了哪些技術?
紡織業有哪些污染問題?如何因應國內外對環保製程的需求?
區域經貿整合如果腳步不夠快,對台灣紡織業的威脅是什麼?我們贏的策略在哪裡?

請聽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所長白志中,為您解析台灣紡織業的未來機會、挑戰、與前景。

 

引言:

主持人彭宗平教授(以下簡稱彭):

歡迎您收聽《台灣的明天‧明天的台灣》,我是彭宗平。我們這一季要討論的主題是基礎產業的轉型與升級。涵蓋的議題包括金屬產業、紡織業、農業、石化產業以及機械業。上個禮拜我們邀請到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的白志中所長,來談台灣紡織產業的發展,今天我們還是要請白所長來繼續討論,歡迎您。

白:很高興再一次來IC之音,各位聽眾大家好。

彭:白所長是美國田納西大學的博士,自從2008年1月擔任紡織綜合研究所的所長,到現在已經八年。在任職期間,他個人以及紡織所的表現,得到很多國內外的獎項。白所長更帶領台灣紡織業朝原材料的差異化,以及產品機能化來轉型。對於台灣紡織業的商品化,結合品牌設計與行銷,進行轉型與升級,白所長是最重要的推手。

 

1. 機能性紡織品的定義

上個禮拜白所長特別提到,紡織業已經開始進行結構的調整,包括一般的衣著業比例下降,和產業用紡織品的上升。他也特別提到機能性的紡織品,是台灣未來發展非常重要的方向。雖然所長已經舉了一些例子,不過我們還是請所長幫我們做一個全面性的歸納,到底什麼叫做機能性的紡織品,價值在哪個地方?

白:彭校長剛才提到這一點,是我們紡織業現在非常重要的一條路。「機能性」用英文講就是functional,各位聽眾可以這樣想,假如我拿一根棉紗出來,大家可以看到它有一定的強度、深度、柔軟度,或者是它能不能抗化學藥品,這些都是它本身材料的特性。我們現在要做的是,觀察服裝需要什麼樣的特性,利用材料設法去達到。

我先從機能性服裝來講,有些要越來越舒適,有些功能跟健康有關,有些是要保護人的安全。所謂舒適,就是怎麼運用現有纖維的物性,再經過幾道的加工,來達到舒適的要求。我們的皮膚是非常敏感的,就像最近天冷了,大家會多加一點衣服。如果衣服只做到保暖的話,當然只算是基本的性能。但是如果我這件服裝非常薄,卻可以保暖,那就可能讓人更舒適、生活更便利,稱為「機能性」的服裝。像是最近常聽到的發熱衣,就是在材料上有點改變,它吸收了我們身上出的一些微微的汗水之後,會發一點熱量出來,這不是一般的棉可以做得到的。

所以有好多的特性,是用科技的想法把它具像化。譬如說防水,棉很難防水,可是我們在人造纖維上面做一些塗佈,經過特殊加工以後,不但可以防水,還可以透氣,讓人更舒適。舉例來說,雨水的水滴,大概是100到400微米大小,要做出防雨的衣服不難,可是要舒適的話,我們的汗氣又不能悶在裡面。就像我們以前小的時候,穿雨衣跑到學校去,裡面都會出一身汗。

彭:對。

白:那是為什麼?濕氣透不出來。所以你看我們要防水,但是濕氣也要透出來,換句話說要達到防水透濕的時候,很有趣,我們就要做一個材料,讓它除了漂亮的顏色、款式以外,我們再塗佈一層,或者貼一層膜。這個膜的孔洞比雨滴小,可以不讓雨滴進來,比方我做的孔洞直徑是0.1微米。然而我們的汗,或者說濕氣的粒子大小是多少呢?大概是0.001微米,這個材料就能讓雨滴進不來,濕氣卻能排出去。

所以我們用科技的方法,來做到這些事,我們要發熱,我們要涼爽,這些機能都是透過以前的材料去修改、加工而達到的。好多機能真的是很有趣,比方大家要去運動,大量流汗,但是衣服還是要舒適,不能因為流很多汗,讓我們的皮膚覺得不舒適。所以我們更要去了解,掌握更多皮膚跟服裝之間的知識,這就是我們科技研發的一個重點。不管是為服裝加上舒適、安全、衛生的機能,或是讓服裝更耐久等等,都可以用科技的方法持續地改進。

我們現在看得到的,比方要抗菌、防臭、吸濕、排汗、抗紫外線等等,很多的功能我們都想要。甚至我們看到很有趣的事情,做美白。我們還可以把機能性的紡織品發展出來,跟很多女孩子喜歡的時尚結合,裡面其實有很多的機會。

彭:您上個禮拜也提到,半導體從業人員穿的無塵衣是抗靜電的。所以照您這麼說,紡織品其實是提供一個平台,結合了各種科技的元素,把它的功效發揮出來,變成機能性的服裝,因此它的附加價值就大幅地提高。

白:對。

 

2. 機能性紡織品的技術與獲利

彭:我們知道台灣是機能性紡織品的王國。

白:是。

彭:大概全世界70%的機能性布料、紡織品都來自於台灣。甚至我還聽說,2014年世界盃足球賽,有10支隊伍穿的衣服是台灣做的。所以您能不能分享台灣有哪些很亮麗的企業,他們在世界上舉足輕重?

白:大家如果仔細看,大概從股票市場上可以看得到,以前台灣的紡織業不是很好,現在廠商的股價卻有上幾百塊的。大的廠商像儒鴻、聚陽,都做了很多機能性的服裝,儒鴻公司跟幾個品牌商的合作做得很好,像Lululemon(露露檸檬)就跟儒鴻合作生產瑜珈服等等,儒鴻就跟著這些品牌一起成長。聚陽本身也是跟很多美國的品牌結合在一起,但是它以最優惠的、最好的價錢,可以得到很大的利益。我們還看到很多,譬如股價上百塊的還有利勤企業,它做了很多很有趣的「鞋材」,鞋材也是紡織品的一種,它甚至打入了很重要的Nike的供應鏈。

所以我覺得,如何提高附加價值,關鍵是最後人家為什麼會去買這個服裝?我們要做出顧客需要的機能。仔細觀察的話,好多東西很有趣。舉個例子,像GORE-TEX運動服裝非常非常昂貴,上萬塊,為什麼百姓會去買?因為大家知道它有很好的防寒效果,但是不一定只有GORE-TEX,現在台灣自己的品牌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再舉一個例子,我們的成衣在機能性運動服裝的市場,登山衣的價格比一般的運動服貴上5到10倍,因為它的保護力強。在滑雪的時候,爬高山的時候,可以防護惡劣的環境。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有很多的材料被開發出來。為什麼到了國外市場,他們這麼重視這點呢?因為他們真正有意識,要用服裝保護運動的人。我們製作一些運動的服裝,都是用來保護我們的運動員,讓他不受到運動傷害。以前常常聽說有網球肘,或者膝蓋受傷,現在我們都要保護它。

彭:還有穿戴式的裝置,也是紡織品的重要發展方向。

白:對,最近這是非常夯的題目,尤其是smart textiles(智慧型紡織品),就應用了穿戴式的科技,英文叫做wearable technology。其實服裝的英文就是wear,我們把它穿在身上,真正地接近皮膚,因此智慧型的服裝可以測量我們的生理信號。我們也發展了軟性的織物電池,配合服裝裡的感測器,可以測量人的ECG(心電圖),量體溫、心跳數等等。我們現在也結合了雲端,可以把這些資訊送到雲端,甚至你的App都可以看到你生理的信號。這方面的發展,當然一定要結合電子、資訊、網路、雲端等技術,大家一起來做。目的是應用到我們的照護行業,藉由很多特殊的服裝,人們穿上它的時候,健康資訊可以被測量、顯示出來。

講一個非常有趣的例子,Adidas(愛迪達)把這個穿戴科技給球員穿上場去踢球。我們剛開始看到,感覺非常奇怪,顯示器上面顯示出十個球員的生理信號,教練看的居然是生理信號。原來教練換一個人,可能是因為生理信號顯示球員的運動量太大,有點超過身體的負荷,就把他換下來。他反而是用穿戴式科技在看球員的表現,這個非常有趣。

彭:是。您剛剛提到了幾個所謂的明星紡織企業,包括儒鴻,我知道它的股價已經超過400塊;聽說聚陽今年春節的紅利加年終獎金超過12個月,還超過很多的電子業,從這個比較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加上紡織業本身的發展,從您剛才說明的這些例子,基本上它已經是一個科技產業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說,不適合把它叫做傳統產業,改用一個名字叫基礎產業。而且基礎產業跟大家耳熟能詳的科技產業,其實界線已經非常模糊了,這些產業都已經高科技化了。

白:是。

 

3. 區域經貿整合與台灣紡織業發展

彭:我們的紡織業是一個賺錢的行業,帶來的貿易順差,一年達到80億美金以上,表示整個紡織業的對外貿易,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但是台灣面臨國際貿易平台的快速流動,跟區域經貿的整合,影響非常大。從台灣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以及我們跟大陸的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談過以後,又要談所謂的FTA(國與國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等等,紡織業對這部分一定非常敏感,而且有很高的期待。您是不是可以幫紡織業者反映他們的心聲,對政府提出重要的方向?

白:整個紡織業界,對區域經貿整合的確非常敏感。尤其TPP的議題出來之後,2015年十月,APEC(亞太經濟合作論壇)談完,美國、日本、越南等12國已經同意加入TPP,第一輪談判完成,要開始了。這對於我們紡織業來講,讓我們有一點擔心,而且有些廠商都已經展開佈局,事先移到TPP裡面比較重要的幾個國家,譬如說越南等等,在那邊投資。他們的目的是什麼?因為我們現在是微利的時代。不論怎麼講,很多B2B(企業對企業)的商業資訊都是非常透明的。而在微利的時代,很多的產業都認知到,關稅一定會影響競爭力。

更進一步,美國在TPP當中,還提到了一個叫做yarn forward這個議題(意思是:紡織業原料的「原產地規定」,由「紗線」開始)。也就是說,在TPP的12國裡面,互相之間,廠商要用該國當地的材料,例如當地的原料紗線來生產紡織品,在互相貿易的時候,才沒有關稅的限制。這樣看起來,在那12國裡面,對他們來講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對我們來講,如果還沒有參加TPP,我們要進去就會被課徵高關稅(即使在越南設廠,也不能用台灣的原料,否則還是要很高的關稅)。對台灣的紡織品來說,尤其到了終端產品的時候,關稅非常非常的高,到美國要百分之十幾,導致利潤都很少。

所以你看,TPP剛開始帶來的問題是,我們有一批成衣廠外移到TPP的成員國。變通的方法是,雖然成衣廠移出去,台灣的供應鏈還可以把布料送過去,關稅不高,而出口的終端成品免關稅。可是後來有了這個「原產地規定」,從紗線開始都要用成員國當地的原料,現在送布料過去的時候,終端成品就要被課徵關稅。這是一個問題。

當然還有一件事情,現在他們還在討論,就是有些材料當地的國家沒有生產,他還允許你能夠暫時進去,關稅還是非常的低。可是不代表這些材料當地不會去發展,如果他們發展了,原產地規定就會影響到我們。假如台灣遲遲不能加入TPP,對於很多廠商而言,我們可以說從原料、纖維、紡紗、織布、染整、到成衣都會移過去,這對台灣算是一個危機。因此我們非常重視這件事情,也希望假如TPP第二輪開始談判,台灣能夠參與。

或者我們也希望,台灣跟中國大陸之間的貨貿協定儘早通過。這對於台灣紡織業的材料、產品進到中國大陸有幫助,因為中國大陸畢竟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有13億人口,而且是RCEP的成員國。總而言之,TPP也好,RCEP也好,我們都要積極地去參與,因為我們如果被邊緣化,將來的發展就會受限。

彭:是。因為台灣的紡織業,具有非常好的上、中、下游整合供應鏈,產業鏈都在這個地方,而且我們整個聚落非常的完整。所以一旦有一個區塊出走的話,連帶就會把其他的中游或下游帶走,這對台灣的發展,影響真的非常重大。從業界的聲音確實可以了解到,台灣一定要走出去,跟國際上有一個適當的連結。

 

4. 紡織業如何回應環保聲浪

彭:從國際的連結又讓我們想到,其實對於紡織業,國際上另外一個聲音就是環保、節能、減碳,這個部分也是應該要考慮的。

白:是。大家對紡織業有一個印象,你們都是排廢水、有毒的廢料。當然我們是要檢討,怎麼樣把染整的廢水處理好,再排出去。所以現在很多染整廠,自己回收用過的廢水,廠商逐漸建立一個觀念,水買過來也是錢,排出去反而把這個錢浪費了。所以現在的染整廠,除了做染整廢水的污染防治以外,更進一步,把廢水回收再利用。有幾家染整廠告訴我,目前可以做到40%到50%回收。他們的目標是,假如以後生產的廢水排的非常少,然後把這個廢水當做材料一樣,再持續地利用,對我們紡織業是好的。

您剛剛提到節能減碳,非常多的紡織廠已經在留意。在能源方面,當然大家會顧慮到燒煤有污染等等,很多廠他們已經開始研究,怎麼樣用其他的能源來進行生產,甚至把所謂的廢能回收。像很多染整廠,都嘗試把原本的廢熱回收,再生利用。其他像纖維廠、紡織廠、以及織造廠,雖然經營都很辛苦,但是這些工廠都知道,他們要持續地在台灣生存下去,一定要注重環保。甚至在全世界,當大家都肯定它是一個有環保意識的企業,甚至成為有節能減碳標章的工廠,它的材料、它的產品,才能夠賣得更好。環保這點是很重要的,我們都有這個意識。

 

5. 因應科技發展,紡織業贏的策略

彭:我們剛才提到,紡織業已經變成一個技術平台,台灣的各種優勢產業,不管是ICT(資通訊)、電子產業等等,都可以帶進來跟紡織結合,甚至生醫都可以帶進來,結合出來的產品,可以產生更大的附加價值。我們也知道現在所謂的工業4.0,還有物聯網等等,這些領域跟紡織業都可以結合。所以總結來講,台灣紡織業怎麼因應這些科技的發展?隨著未來的趨勢,我們贏的策略在哪裡?

白:校長講到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以整個紡織業來講,一直以來被大家看到的是,成衣的生產目前需要非常多的勞力,所以成衣業有時候沒有辦法,必須移到勞工成本比較低的國家。但是對其他的紡織製程來說,您剛剛提到工業4.0,這是紡織業非常重視的事情。我們正在協助技術處還有工業局,在好幾個階段,一步一步地做。這部分我們也結合了產業界,在染整方面,就結合了強盛染整公司;在抽絲、假撚等方面(按:假撚是一種加工的方法,功能是將平滑性的原絲改變為具有伸縮性、蓬鬆性、吸水性、良好觸感的材料,以便加工製造、紡織),我們跟宏遠、力麗、力鵬等企業都一起合作。不以紡織所為主,而是以工廠真正的操作層面為主,我們設法把工業4.0的觀念,甚至它的結果,都在這上面應用。我們也知道未來這是一個大趨勢,所以積極地參與,也結合了產業界,做真正有意義的事情。

另外,紡織業碰到很多跨異業的合作,這方面非常重要。我們當然跟電子業合作,甚至土木工程我們都跟他合作,做geotextile(地工織物),我們做了非常多的地工產品,讓工程界使用。對紡織業來說,剛才講的「機能性紡織品」,很多就是跨異業的應用。重點是,我們怎麼扮演好我們的角色?怎麼把材料特性發揮得更好?就像紡織這個平台,我們也不斷地引進新的技術,讓我們的平台更活躍,最後幫助台灣紡織業可以藉由創新,創造價值。

校長剛才也特別提到了結合品牌通路這件事。我們為什麼要轉向,去跟品牌通路結合?因為我們的技術與應用創新,品牌通路才覺得它有附加價值,才可以產出新的產品。所以我們現在轉向這方面,透過跨異業、透過跟品牌合作取得資源,讓紡織業越過從研發到產品上市之間的「死亡之谷」。

彭:我們今天非常高興跟紡織所的白所長討論機能性紡織品的重要性,以及台灣未來紡織業的發展之道。下個禮拜我們要邀請農委會的陳武雄前主委,跟我們討論台灣農業的發展。《台灣的明天‧明天的台灣》,我們下週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