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0~23:00
辛意雲說賦
主持人: 彭宗平
2015/07/06
21:29
全球的能源還能用多久?對環境的影響如何?
聽說台灣的電好便宜,真的嗎?便宜對大家真的只有好處?
台灣每人平均的排碳量是亞洲第一,也是全球平均的三倍,我們是否有所警惕?應該在哪些方面加強?
這些問題,並不是一集節目就能夠回答,但透過彭宗平教授的導言,卻讓我們對全球以及台灣能源與環境的現況,有了一個概觀。藉由數據的分享,也讓大家對當前的危機更有感。期待透過本季節目各界專家的深入訪談,為台灣找到兼顧節能與發展,真正可行的方案!
引言:
歡迎您收聽《台灣的明天‧明天的台灣》,我是彭宗平。我們這個節目所要探討的,是影響台灣未來10年、20年的重要議題,藉由這個平台,經由討論,建立共識,讓台灣永續發展,提升國家的競爭力,並且邁向進步文明的社會。
過去半年我們分別探討了「教育與人才培育」以及「少子化」兩個重要的主題,今天開始我們要切換到另外一個主題:能源與環境。之所以要探討這個議題,主要是能源實在是影響我們國計民生福祉,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大家知道我們產業的發展、經濟的發展,需要油需要電,我們生活的品質要提高,也需要油電,但是我們有98%的能源仰賴進口,要能夠永續的發展,能源自然是一個重要的議題。
我們所謂的能源主要談的是化石原料,這裡面包括了石油、天然氣跟煤。應用的範圍很廣,包括我們的運輸交通需要汽油,需要柴油,但是開車我們會排放廢氣,排放二氧化碳。我們很大一部份的電力來自於火力發電,主要靠的是煤、石油跟天然氣,同樣也要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及其它的氣體,包括氮氧化物、氟氯碳化合物等等。我們很多石化工業跟重工業,需要以化石能源來作為原料,所以它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料。
但是運用能源之後,會造成環境的污染,包括空氣的污染,包括水的污染,也會製造所謂的廢棄物。當然因為環境影響了氣侯的變遷,因為暴風雨又造成了土石流,甚至影響到國土的規劃,包括像森林的改變、植栽的改變等,都影響到我們整體的環境。
不過在這個主題,我們所探討的主要侷限在溫室氣體,也就是二氧化碳。因為二氧化碳的排放造成了很大的溫室效應,導致氣候變遷,或者所謂的氣侯暖化。氣候變遷會造成乾旱,造成極端降雨,甚至影響了我們的水資源。所以我們必須採取適當的措施來面對能源跟環境的問題,改善我們未來的環境,在兼顧節能與發展的前提下,滿足我們未來的能源需求。
1. 全球能源蘊藏量與環境議題
談到能源,我們很自然的會聯想到它的蘊藏量或者使用的年限,在這裡我跟各位做一個簡單的報告。在石油這個部份,北美洲預估還可以使用38年,中南美洲40年,歐洲跟俄羅斯22年,中東78年,也就是差不多是50年上下。天然氣也差不多,北美洲12年的蘊藏量,中南美42年,歐洲跟俄羅斯56年,中東80年,同樣的是40年到50年。煤礦的蘊藏量比較豐富,北美洲可以有244年的蘊藏量,中南美洲129年,歐洲跟俄羅斯238年,中東124年,大約是150到250年左右。所以一般人的認知是,天然氣跟石油大概還有50年的使用期限,而煤礦可能有150年到250年。也因為這些使用期限,特別是石油跟天然氣即將枯竭,所以我們大家會想到,要發展所謂的替代能源,或者是再生能源。
但是實際的情況也有所改變,譬如說像美國,這幾年因為技術革命性的進展,頁岩氣的產量有大幅度的提升。在2000年,他們使用的頁岩氣,只占天然氣使用量的1%。到了2010年,已經占了20%,預估到2035年會占到46%。而且今年美國已經成為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超越了俄羅斯。同樣的,在頁岩油的採取,美國也有了突破,每天目前生產90萬桶的頁岩油,即使將來持續增加生產量,頁岩油還是有大約300年的蘊藏量。預估兩年後,美國會變成世界最大的產油國,大於沙烏地阿拉伯。
可是即使有這麼多的頁岩氣、頁岩油可以供我們使用,好像我們已經不會面臨能源的問題,其實不然,今天探討這個問題主要的面向還是氣侯的變遷。世界各國早已經注意到溫室氣體的排放會影響到氣侯,所以在1997年,大家在京都協商,84個國家簽署所謂的《京都議定書》。根據預估,1990年到2100年全球的溫度可能會上升攝氏1.4到5度,所以希望各國在2008年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能夠比起1990年減少5.2%,但是它並沒有強制的約束力。
京都議定書在2008年到期,所以在2009年又有一個哥本哈根的協議。在哥本哈根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大家有一個共同的決定,希望能夠保持全球平均溫度較工業化時代不超過攝氏2度,但是還沒有確定各國減碳的目標。雖然沒有共同的決議,這也反映了確實大家都正視到溫室氣體的排放,影響了氣候的變遷,影響了人類的未來。所以我們必須要正視能源以及環境相關的議題。
2. 台灣能源使用的狀況
談到這裏我們要看看台灣能源使用的狀況。
台灣的能源98%來自於進口,我們工業部門使用的能源占了38%,非能源的消費也就是用在石化工業等等,占了21%,運輸、住宅跟服務業大概各用了10%。但在電力這個部份,我們工業部門就使用了54%,住宅18%,服務業占了19%。我們發電的裝置容量主要來自於化石能源,天然氣跟煤都占了百分之30幾,油占了差不多10%,總加起來大概有70到75%,需要仰賴化石的能源。水力發電大概是6到10%,我們核能的裝置容量是12.5%,但是它的發電量比較高,占了18.8%。
所以我們台灣能源的使用狀況可以這樣總結,就是98%靠進口,電力占總能源消耗量的一半。我們的發電3/4來自於化石能源,核能占了18.8%,但是再生能源只占了4.5%。而工業部門是主要的能源消耗者,占了38%;在電力方面,工業更占了54%的用電。以上的分析請各位聽眾參考。
3. 台灣的電好便宜?談發電成本與電價
接著要跟各位分析台灣的發電成本。台灣發每一度電所需要的費用,核能大概是0.6到0.9元,水力1.3元,燃煤大概是1.4到1.8元之間,天然氣從3.5到3.9元,所以天然氣大概是燃煤的2倍到3倍,而核能又是燃煤的一半,這是發電的成本。
我們的電力主要來自化石能源,也就是火力發電。我們的化石能源98%仰賴進口,成本已經比別人高,但是台灣的電價卻很便宜,是世界上超級低廉的地區。我們以住宅用電來講,台灣每度平均是2.86元,僅高於大陸的2.28跟墨西哥的2.70。其他的國家像韓國每度是3.4,美國是3.6,新加坡是5.4,日本是7.2,甚至菲律賓每一度電都要7.69元,而德國要11塊半。所以台灣的住宅用電是全世界第三低的。
而我們的工業用電則是全世界第四低,僅次於美國、挪威跟瑞典,我們的工業用電每度2.70元,美國是2.03元。但是日本就要5.18,菲律賓要5.4,德國要5.04元。所以相對來講台灣進口大量的能源,但是我們的電價卻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低。其實價格確實是一個問題,必須要能夠合理反映成本,不應當變相的補貼,但是它好像已經變成是一個社會議題,甚至是一個政治的議題。
此外,一個重要的原則是,電廠的備用容量一定不能過度的壓低。我們今年的4月間曾經降到3.17%,是十年來的新低。法定的備用容量應該有15到16%。如果我們沒有重視備用容量,可能會重蹈覆轍,例如在民國80到85年,我們有40次的輪流限電,這是一個很可怕的經驗。
4. 台灣的高排碳問題與他山之石
其次我們要說明台灣排碳的狀況。用煤、油跟天然氣來發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是不一樣的,平均每度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煤是1.02公斤,天然氣只有0.51,剛好是煤的一半,燃油是0.75,剛好介於兩者之間。當然核能是特別的低,只有0.066公斤,是煤的1/16,所以核能又便宜又不排碳,但是大家又擔心它的安全性跟廢料的處理。天然氣有比較低的排碳,但是價格比較高,它是燃煤的兩倍。
不過燃煤除了排出二氧化碳之外,還會排出更多細的懸浮顆粒。今年2月,北京中央台退休記者柴靜,就以北京的霧霾為主題拍了一部《穹頂之下》的片子,特別提到,北京霧霾的元兇主要來自於燃煤所造成的PM2.5細微的顆粒。
台灣的人均排碳量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我們必須正視。在1990年,我們每人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相當於5.5公噸,到了2000年提高到9.7公噸,2010年又再度提升到11.0公噸,是世界平均值的三倍。世界的平均排放量大概是3.5到4噸左右。我們這樣的排碳量在世界排名第18,而且是亞洲第一,超過韓國跟日本。
因此,我們必須正視節能減碳,歐盟的做法也許可以當做參考。歐盟有一個簡單的公式叫做20, 20, 20 by 2020。也就是說,在西元2020年,他們能源的節省必須要達到20%,再生能源要能夠占到20%,二氧化碳的減量也要達到20%,這是前面講的三個20。到了2030年,再生能源還希望能夠提升到佔所有使用能源的30%,而二氧化碳的減量要達到40%。
我們鄰近的韓國,他們的目標是在2020年前,二氧化碳要減量30%;在2030年之前,再生能源要升到11%。而日本甚至在2040年前要停用核能。
在世界各國當中,最積極的可能是瑞典。瑞典大量的發展生質能跟風力,預定在2030年起全面停用化石的能源。
5. 台灣節能減碳的法令與方向
而台灣最近也通過了溫室氣體法,預定在2050年,我們二氧化碳的排碳量,是2005年的一半。在2005年我們的年排碳量總共是2.45億公噸,所以到2050年必須要降低到1.23億公噸,這點具有法律的效力。而且同時企業排放溫室氣體會走向收費制,這是我們的一個做法。
針對節能跟減碳,我們政府在2014年所發佈的《能源產業技術白皮書》,特別明示要朝四個方向來努力:包括增加再生能源的供給量,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減少能源的需求,以及建立綠能使用的環境。事實上在2009年,行政院就已提出了所謂的「綠能產業旭升方案」,包括怎麼樣利用我們的優勢產業如:太陽光電、風力發電,來大量推展再生能源;及使用LED照明來降低能源的使用;再加上生質能、氫能的開發,利用資通訊來做能源的管理,希望能夠推動綠能的產業。
行政院也在2012年,提出「能源發展綱領」。預估在2030年,能夠裝設1000部的風力發電機,包括陸地跟離岸的風機,也希望能夠建置百萬屋頂的太陽光電。總共裝置的容量預定達到7.3GW,也就是73億瓦的裝置容量,如果再加上水力、生質能跟地熱,總裝置容量希望能夠達到所有能源的16.1%。當然總裝置容量不等於發電量,實際發電量恐怕還是低於10%。
因應政府這些政策,我們也推出了「能源國家型科技計劃」。第一期在2008年到2012年,第二期從去年開始將聚焦於六個主軸中心,包括了節能、減碳與淨煤、地熱與天然氣、離岸風力與海洋能源、替代能源、智慧電網等等,希望靠著能源技術的發展帶動綠能產業。
6. 結語:決心與執行力,是節能政策成敗的關鍵
談到節能減碳,政府一定要有雄心,有遠大的目標,並且要有實際的決策力跟執行力,透過政府投資20%,業界配合80%,政府、民間、企業要一起來努力,台灣的明天靠大家。
我們這一季要討論的主題:能源與環境,所涵蓋的能源議題,將會包括台灣當前及未來的能源政策,能源科技的研發,化石能源的運用與再生能源的規劃,電力的來源與發展方向等。然後再延伸到台灣所面臨的重要環境議題,包括氣候變遷與水資源,以及產業界節能與環保的可行措施。下個禮拜我們將為各位邀請前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執行秘書萬其超教授,來跟大家說明政府能源政策的制訂,以及發展能源科技的策略。《台灣的明天‧明天的台灣》我們下週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