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早上6點多,我們與雲林縣野鳥學會鳥友李怡嬋老師於大埤鄉公所前會合,坐上車,開始沿途尋找大埤鄉TP1樣區的農田是否有小辮鴴的蹤影。

雲林鳥會鳥友李怡嬋使用雙筒望遠鏡,觀察道路旁的農田是否有小辮鴴棲息。

不只雲林縣大埤鄉,這天早上全台各地的鳥友同步進行小辮鴴普查,實際參與調查的志工共179位,創歷年參與志工數新高。最終統計全國觀察到11,231隻小辮鴴,也突破往年紀錄。

小辮鴴在每年11月至隔年2、3月來到台灣過冬,有將近八成族群集中在雲林縣。因為牠們喜歡在花生田棲息覓食,所以被暱稱為「土豆鳥」。為了瞭解來台過冬的小辮鴴數量與族群分布,雲林縣野鳥學會與特有生物研究中心於每年1月舉辦「小辮鴴普查」活動,號召全國志工擔任調查員、認領樣區,協助完成普查。

2023年總共有50個樣區進行調查,雲林縣17個鄉鎮共38個樣區,其中大埤鄉分成TP1、TP2兩個樣區。因面積廣闊,要在一個早上就調查完畢,必須開車或騎車才有辦法;加上小辮鴴警覺性高,對接近的人車都保持高度的警覺,所以調查員大多是開車,於車上進行觀察。這一天李怡嬋老師坐在副駕,和駕駛一同用雙眼掃描道路兩側的農田,尋找小辮鴴。車子沿著去年的調查路線行駛,以緩慢的速度,在廣袤的農田間穿梭。

發現小辮鴴後,志工調查員必須在紀錄表上登錄觀察時間、數量、小辮鴴的行為、使用的棲地類型、經緯度座標等資料。

如果發現了小辮鴴的身影,調查員會進一步以雙筒望遠鏡觀察、計算數量,並在調查紙紀錄下觀察時間、數量、小辮鴴的行為(覓食或休息)、使用的棲地類型(旱田、水田、有無作物等)、經緯度座標等資料,以便後續進行分析。

在普查活動進行的當下,雲林縣元長國小的活動中心也非常熱鬧,不只設置了闖關遊戲,元長國小的同學為民眾進行小辮鴴介紹。元長國小校長王曉萍更大力支持普查活動,不僅將深入觀察小辮鴴列為校訂課程,更和李佳潤老師共同帶領學生到農田實際觀察小辮鴴。

雲林縣元長國小提供活動中心協助小辮鴴普查,活動當天許多家長帶著孩子前來參與。

王曉萍校長指出,元長國小學生有大約一半家裡務農,透過課程,不只可以讓同學深化對家鄉元長這塊土地的認識,也可以讓孩子將保育的觀念帶到家裡面,朝友善、有機農業邁進。

本集讓我們繼續回顧今年的土豆鳥普查活動,感受冬天雲林的農田風景。

元長國小六年級同學創作小辮鴴紙雕,最後選出柯佑翰同學的作品(照片右下)成為2023年的土豆鳥大集合紀念章圖案。

李宥怡、吳羽暘、涂育萱等同學戴上可愛的小辮鴴帽,為民眾進行小辮鴴導覽介紹。

農人駕駛耕耘機,翻過的土地,吸引了一群鷺科鳥類尋找食物。看似蕭瑟的冬日景觀,其實蘊藏著豐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