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時間: | 18:00~20:00 |
---|---|
節目名稱: | 余是經典—Yesterday Once More |
主持人: | 余光 |
18:00~20:00
余是經典—Yesterday Once More
節目時間: | 18:00~20:00 |
---|---|
節目名稱: | 余是經典—Yesterday Once More |
主持人: | 余光 |
主持人: 袁常捷
2021/03/31
00:23:35
荒野保護協會解說志工蜜蜂:「荒野保護協會現在正推動一個很重要的議題『公園生態化』,希望大家都能一起守護公園成為一個生態自然的地方,不要把家裡太多或是不想要的盆栽搬到公園種,不要把自己不想再養的動物或是想放生的動物,放進公園。公園生態化,可以讓我們的後代子孫都看得到生意盎然的公園之美!」
為了復育螢火蟲,大安森林公園基金會在保育核心區小生態池在周邊密集種樹,不只有大樹,更補上了在自然界會有的中間層灌木與水生植物;此外更與LED封裝廠億光電子合作,開發出590奈米、手工打造的琥珀光路燈,這種光源人類可見,對螢火蟲卻不敏感,兼顧路人照明與保護螢火蟲棲息地。
先前兩週,我們在白天造訪了台北市富陽自然生態公園,與桃園市八德埤塘自然生態公園,但其實,夜晚的公園也很熱鬧!
為了讓民眾認識大安森林公園的成員,並用五感體會公園夜間和白天完全不同的景觀和環境的變化,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與荒野保護協會台北分會,每個月都會在園內舉辦「打開你的夜視鏡─夜賞大安風華」夜間觀察活動。我們今天就跟著三月份的夜觀活動,一起來感受,都市叢林裡面充滿無限生機的夜晚。
說到活動舉辦的緣起,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秘書長、同時也是荒野保護協會的志工賴素燕表示,白天有許多民眾前來公園遊玩、踏青、野餐,相較之下,夜晚使用人次少了許多,但夜晚的大安森林公園還是有許多動物活動著,處處生機,加上目前大部分的夜間觀察都是在郊區山林或步道舉辦,很少在都市公園進行,因此基金會協同荒野保護協會台北分會設計這樣的活動,帶領參與民眾打開五感,與眾多獨特而珍貴的生命歡喜相逢。
活動當晚在捷運大安森林公園站2號出口的穿堂層廣場進行集合,在完成報到手續、分組之後,活動開始囉!解說志工蒲公英先向參加活動的大小朋友說明活動守則,接著各組帶開,介紹廣場上充滿自然元素的藝術作品。例如藝術家林舜龍的《春光乍現》,將圓形的穿堂層廣場當成水池,讓許多的銅鑄的青蛙坐在水池裡面,或是躺在在浮雕蓮葉上,表情非常享受。美國藝術家Pete Beeman打造的巨型杜鵑花雕塑《大安之花》,你可以轉動下方的轉盤,讓杜鵑花打開、閉合。這座捷運站可以說是台北捷運各站當中,自然元素最豐富的一座車站。
在講解完雕塑作品,噴完防蚊液之後,來看掛在樹上的蝙蝠屋。解說志工台灣欒樹說明,在大安森林公園出沒的蝙蝠主要是東亞家蝠,數量有上百隻,是公園裡面數目第二多的哺乳類動物(最多的是赤腹松鼠),牠們從金華國中、大安國宅附近來此覓食。為了營造公園的生態多樣性,基金會打造了蝙蝠屋,掛在樹上高處,讓牠們有更多的棲地可以居住。東亞家蝠喜歡吃昆蟲,尤其是蚊子,根據研究,蝙蝠一個晚上可以吃掉自己體重1/2或是1/3的食物,因此估算成蝠可以吃到800到1200隻的蚊子,對人類也有很大的幫助。
在認識了東亞家蝠之後,我們穿越了「杜鵑冶園」。在賞花成為全民運動之際,台北市公園處在大安森林公園種滿了杜鵑,三月正是滿園盛開的最美狀態,除了常見的平戶杜鵑,還有西洋杜鵑、皋月杜鵑及臺灣自育品種,品種超過12種,數量總計也是台北市之最。
接著,我們往大生態池前進。大安森林公園的大生態池內有一大一小兩座人工島,茂密的樹林與隔絕不受打擾的空間,成為鳥類聚集、求偶、築巢繁殖的地方。台北市野鳥學會每周日也會在這裡舉辦賞鳥活動,不只有志工駐站解說,也讓民眾可以透過高倍數望遠鏡清楚觀察鳥類。大生態池有大中小白鷺、夜鷺、蒼鷺、黃頭鷺、黑冠麻鷺、紅冠水雞等水鳥棲息,在夜晚時間雖然無法清楚地看到鳥類的模樣,但我們還可以透過耳朵,聆聽牠們鳴叫的聲音。
在修建中的落羽松區,解說志工滿天星說明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的最新計畫。基金會擴增落羽松區域,移植大小不等落羽松樹苗,數量至少增加一倍,步道下方開築循環水道,採用友善自然生態的底泥層,營造沼澤環境,要復育台灣原生種澤蛙、黑眶蟾蜍等蛙類,創造生物多樣性,預計需4、5個月就可以跟大家見面。
在解說志工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又來到了小生態池,這裡是公園的保育核心區,復育嬌弱的螢火蟲。解說志工海洋指出,因為螢火蟲很怕光害,但是公園為了往來民眾安全,無法不設路燈,也因此,大安森林公園基金會小生態池在周邊密集種樹,且不只有大樹,更補上了在自然界會有的中間層灌木與水生植物;此外更與LED封裝廠億光電子合作,開發出590奈米、手工打造的琥珀光路燈,這種光源人類可見,對螢火蟲卻不敏感,兼顧路人照明與保護螢火蟲棲息地。因為螢火蟲復育有成,也順利爭取到「2017螢火蟲國際年會」在台北舉辦。
不過,近來這個小生態池也遭遇到外來種生物「大理石紋螯蝦」的入侵。大理石紋螯蝦非常兇猛,除了會捕食螢火蟲的幼蟲,還會剪除水生植物,破壞辛苦營造出的螢火蟲棲地。且大理石紋螯蝦可直接由媽媽生下女兒,所有個體都是雌性,每隻都能自行繁衍後代,在學術上稱為「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或稱單性生殖)。雖然演化學家認為,孤雌生殖的物種遺傳變異程度低,若有疾病或寄生蟲出現,牠們就會全軍覆沒,但我們可不能等到那個時候,因為螢火蟲的寶寶會先被螯蝦吃光光。去年底基金會開始放置捕蝦籠,頭一個月便捕獲約3,500隻大理石紋螯蝦,數量極為驚人,因此特別請聽眾注意,不要隨便棄置動植物於公園或其他自然環境。
夜間觀察最後一站來到「活水飛輪」,這個裝置緊鄰水畔,透過民眾踩踏飛輪,為池水增加含氧量,活化水質。以手機掃描飛輪上的QRcode,不只能能看見個人騎乘的總圈數、活水量等詳細資料,還可以看到其他使用者的排名與成績。如此有趣的設施,也讓參加夜觀活動的小朋友們,等不及解說志工老師說明完就飛撲上去運動了。
散步在夜晚的大安森林公園,請打開視覺以外的感官,你會聽到人類打球、跑步、走路、交談的聲音,也有遠方道路上的車聲,以及許多動物活動的聲音。牠們可能大聲鳴叫,可能小聲啼唱,可能突然在你身邊出現又馬上消失,你只能匆匆一瞥。或許你會聞到花香,嗅到池水或是泥土的氣味;風微微吹在你的皮膚上,你的毛細孔也打開來感受這個夜裡的涼爽。夜晚的都市公園,等著大家來探索!
今年「打開你的夜視鏡─夜賞大安風華」夜間觀察活動,於每個月1日開放報名,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荒野保護協會的網站搜尋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