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時間: | 23:00~00:00 |
---|---|
節目名稱: | 國際音樂廳─德國之聲 |
主持人: | IC之音節目部 |
23:00~00:00
國際音樂廳─德國之聲
節目時間: | 23:00~00:00 |
---|---|
節目名稱: | 國際音樂廳─德國之聲 |
主持人: | IC之音節目部 |
主持人: 袁常捷
2022/01/05
00:23:00
小台江河流讀書會水手吳菀淇:「我們在運動的時候常常會看到地板上有很多狗大便,還讓一些運動的人踩到,所以我希望出來遛狗的主人能夠隨手把寵物的狗大便清除,以免造成環境汙染。」
山海圳國家綠道是一條「溯源風土的文化路徑」,從台江內海走到台灣聖山、 東北亞第一高峰玉山, 形成一條文化綠廊。這條綠道連接了2座國家公園(台江、玉山)、3處國家風景區(雲嘉南、西拉雅、阿里山)、2座水庫(烏山頭、曾文),以及4大河川(鹽水溪、曾文溪、高屏溪及濁水溪)流域;在人文環境上,穿越了鄒族、西拉雅、台江三大文化生活圈,成為代表台灣地方生活、文化意象的國家級綠道。
有一條路,全長177公里,爬升海拔高度3952公尺,連結開台內海與東亞第一高峰;它既是運動健身的一條路,也是文化溯源的一條路,更是公民環境守護的一條路,這條路就是「山海圳國家綠道」。
山海圳國家綠道的前身是2007年台江在地社群為巡護水環境而推動的「台江山海圳綠道」,這條由台江出發,沿嘉南大圳上溯至烏山頭水庫,總長約45公里的人行與自行車道,現在已發展為西至台江、東抵玉山,全長177公里的國家級綠道。
小台江河流讀書會領航員、台南社大台江分校執行長吳茂成指出,台南市安南區古稱台江,為開台文化之海。1823年,曾文溪南沖台江,讓內海成為海埔地,曾文溪北岸的居民南下展開海埔地拓墾事業,建庄結社、搭寮興學,形成台江十六寮。此地經常水患,因此台江人也順應這樣的環境,平時耕塭養魚維生,發展濕地經濟;一遇洪災,魚塭也成為天然滯洪池。
但在現代化過程中,台江的環境卻被犧牲,和順、總頭寮、中崙等工業區陸續進駐,帶來了工作機會,但因廢水排放管理不當,排水線、水圳、河川淪為工業區排放廢水的臭水溝。嘉南大圳的水不再清澈,發出惡臭,垃圾漂浮其上,令人避之唯恐不及。
有感於此,2005年,關心台江流域環境的海佃國小親師生組成了「小台江河流讀書會」,以探索學習的方式,發起了調查、淨堤、監測等河川守護行動,並認識居住地的生態、歷史、文化。經過調查,他們與其他台江社群提出了整治汙染、種樹築道兩大倡議,前者要求公部門嚴格取締違法排放污染,並設置污水處理廠;後者則希望將嘉南大圳水岸,營造成一條宜人的綠色隧道林徑,將親水的環境找回來。
小台江河流讀書會水手(學生)陳彥閤表示,小台江的成員會在每個禮拜三於海佃國小附近淨堤,也會進行水質檢測與物種調查。透過這個過程,學生認識的嘉南大圳便不只是歷史課本上的一個水利工程,而是真實的、活生生的一條水路,同時也打開了他們對於環境覺察、感受的能力。
此外,小台江也串聯其他其他台江流域社群,從2007年開始舉辦「台江水日」。小台江水手張承熙表示,在五月的第一個星期天,大家會共同騎單車,沿嘉南大圳溯源至烏山頭水庫會合,以這個行動紀念設計嘉南大圳跟烏山頭水庫的工程師八田與一,感謝他的貢獻,也提出愛鄉護水的呼籲。
他們提出的兩大倡議,在舊台南縣市合併改制之後有了大幅度的進展。2012年,安南鹽水污水下水道BOT案的方式發包,台江山海圳綠道計畫也開始啟動,並於兩年後全線開通。不管是徒步或騎自行車,民眾可以從台江國家公園的四草湖開始,沿著嘉南大圳,經過台灣歷史博物館、南部科學園區台南園區,再穿過善化、官田,最後抵達烏山頭水庫。
德不孤必有鄰,這條路線,後來更與台灣千里步道協會的運動結合,最後誕生了山海圳國家綠道。此綠道從烏山頭水庫繼續延伸,上接東西口引水道,渡曾文水庫,接著沿曾文溪谷,經茶山、達娜伊谷、里佳、達邦、特富野等部落,過石山服務站、鹿林山莊,續行玉山林道至塔塔加鞍部,最終登上台灣的象徵,百岳之首玉山。
吳茂成指出,在空間尺度上,這條綠道跨越了3個縣市(台南市、嘉義縣、南投縣),連接2座國家公園(台江、玉山)、3個國家風景區(雲嘉南、西拉雅、阿里山)、2座水庫(烏山頭、曾文),以及4大河川(鹽水溪、曾文溪、高屏溪及濁水溪)流域;在自然環境上,包含5種氣候帶林相;在人文環境上,穿越鄒族、西拉雅、台江三大文化生活圈,成為代表台灣地方生活、文化意象的國家級綠道。
走上山海圳綠道,你可以徒步、騎單車、搭公車,甚至在水庫搭遊艇;你可以一次走完,也可以分段,走累了就回家;你要從台江出發往玉山行,或從玉山開始走都可以。最重要的,是邁出山海圳之行的第一步。
讓我們跟著小台江河流讀書會領航員、台南社大台江分校執行長吳茂成,與三位小台江水手陳彥閤、張承熙、吳菀淇,一同走一段山海圳國家綠道,看他們如何以實際行動,守護家鄉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