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0~23:00
辛意雲說賦
主持人: 袁常捷
2023/08/16
00:23:00
中華鯨豚協會秘書長曾鉦琮:「明年很歡迎大家有空的時候,以團體報名的方式,來協會的救援站認識野生動物的救傷與海洋問題。希望透過這樣的課程,讓各位聽眾在不論是行為上,或者是對海洋的認知上能有一些改變。總之歡迎大家來救傷站走走,也請大家多多認識海洋。」
根據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統計,2022年台灣通報海龜擱淺數量為315隻,其中240隻為死亡擱淺(76.2%),75隻為活體擱淺(23.8%),擱淺種類以綠蠵龜最多。進一步分析,活體海龜通報救傷來源多為混獲或誤捕(34%)、擱淺(28%)、漂流(17%)及廢棄漁網纏繞(12%)。
全世界有7種海龜,其中有5種可以在台灣海域找到,包括綠蠵龜、玳瑁、赤蠵龜、欖蠵龜與革龜。這些海龜都是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為易危到極危的瀕危物種,牠們在台灣也都是保育類的野生動物。
因為海龜性成熟時間緩慢,所以在面臨生存威脅時,整個族群都是非常脆弱、敏感的。從海龜救援的統計數字分析,中華鯨豚協會秘書長曾鉦琮指出,海龜遭遇的大三生存危機為寄生蟲威脅、漁業衝突(漁網纏繞、混獲、船隻撞擊、螺旋槳創傷)以及海洋垃圾問題。
面對上述生存威脅,台灣每年有上百隻海龜受傷、擱淺甚至死亡。為了拯救這些海龜,中華鯨豚協會預計建立海洋動物綜合救援中心,提供醫療、收容、環境教育、人員培訓等多樣功能。曾鉦琮秘書長指出,水電、醫療檢驗、飲食、照護人力等都是救援中心的必要支出,長期累積下來費用相當可觀,是經營上沉重的壓力。
以過往的數據推估,今年中華鯨豚協會可能需要處理3隻鯨豚、13隻海龜的醫療工作,總收容時間高達420天。且從今年開始,海洋大學的海龜實驗室不再承接海龜救傷工作,中華鯨豚協會成為北部唯一執行海龜救傷的單位,因此協會原本規劃以5年建置救援中心,如今只能趕快讓部分救援池先建置營運。
現在就讓中華鯨豚協會秘書長曾鉦琮告訴您海龜面對的生存挑戰,與協會救援中心的建置情形。中華鯨豚協會現在正在「WaBay 挖貝」提出群眾募資計畫,4階段的募資方案已進展到第3階段,希望您支持,彌補人類對這些海洋動物造成的傷害,為牠們留下一線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