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時間: | 18:00~20:00 |
---|---|
節目名稱: | 余是經典—Yesterday Once More |
主持人: | 余光 |
18:00~20:00
余是經典—Yesterday Once More
節目時間: | 18:00~20:00 |
---|---|
節目名稱: | 余是經典—Yesterday Once More |
主持人: | 余光 |
主持人: 袁常捷
2024/02/28
0:23:00
荒野保護協會棲地守護部主任謝祥彥(雁子):「邀請您在4月26日至30日參與一個全世界的活動,叫做『城市自然大挑戰』,您可以下載愛自然(iNaturalist)的APP 一起走出戶外,記錄任何生物,這個記錄就會讓全世界的人都看到,讓全世界都知道台灣生物多樣性的美好。」
荒野保護協會於1995年成立,持續推展多元化的環境保護,包括棲地圈護、環境保護、物種保育、永續發展、自然教育及觀念推廣等。其成立宗旨為「透過購買、長期租借、接受委託或捐贈,取得荒地的監護與管理權,將之圈護,盡可能讓大自然經營自己,恢復生機。讓我們及後代子孫從刻意保留下來的台灣荒野中,探知自然的奧妙,領悟生命的意義。 」
自然環境遭受開發破壞威脅、棲地破碎化、生物多樣性持續降低……面對上述問題,有一些民間團體發起「購地保育」行動,守護棲地,讓生態環境可以被保存下來,也成為留給後代子孫最珍貴的資產。
荒野1號地,是位於宜蘭冬山鄉鄰近武荖坑的山區,面積約為1,760平方公尺,換算下來有1.8分地。這裡是荒野保護協會(以下簡稱荒野)於2018年購置守護的土地,購入後並未加以干預,而是讓山林自然演替,上面只裝設了自動相機,並插了一個立牌,上面寫著「荒野1號地」。
荒野棲地守護部主任謝祥彥(自然名:雁子)說明,這片土地地目為林地,早期種植茶葉,後來荒廢,由國有財產署進行法拍;荒野內部則於,經過常理會、理監事會及會員代表大會一致同意,啟動購地行動,並順利得標取得土地。
走上荒野1號地,可以看到過往茶園殘留至今的茶樹,但更多的是大自然對這片棲地的無為經營,帶來蓊鬱的次生林相。雁子表示,荒野每月都會在1號地與鄰近棲地進行生物調查,同時也會對內、對外舉辦環境教育與夜間生物觀察活動。
跟著雁子的腳步,從山腳的佛光慈惠寺出發,一路往上步行並進行2月份的生態調查,陸續觀察到雲斑蛛、金蛛、人面蜘蛛、西里銀腹蛛等節肢動物,以及金花蟲幼蟲、閃光苔蛾幼蟲等動物。在晚上,我們遇見了面天樹蛙、莫氏樹蛙、斯文豪氏赤蛙、拉都希氏赤蛙、盤古蟾蜍等兩棲動物,在瀑布水域邊也有貪食沼蝦、澤蟹,更在竹林中看到美麗的龜殼花。
雁子指出,透過自動相機的監測,更可發現有許多生物利用荒野1號地,包括山羌、台灣彌猴、野豬、翠翼鳩等,保育類生物則有食蟹獴、白鼻心、鼬獾、麝香貓、藍腹鷳,也拍到以往認為在主要在中海拔山區出沒的黃喉貂。
除了直接購地外,包括長期租借、委託、簽訂合作備忘錄、認養、守護以及議題守護,也都是荒野守護棲地的方式。現在就讓我們跟著雁子走進山林,觀察荒野1號地與鄰近棲地的動植物,也聽他說明為何荒野要募資購地作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