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2:00
新世紀花園
主持人: 袁常捷
2021/11/24
00:23:00
荒野保護協會雙連埤生態教室專員施佩君:「我們都知道目前能源議題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而我們能做到的其實非常多,像是離開房間時隨手關燈,或是在不在家的時候將不使用的電器插頭拔除,這樣子就能節約日常能源使用。」
根據調查,在雙連埤曾經記錄到水生植物高達112種,占了台灣原生水生植物種類的三分之一以上。但在2000年前後雙連埤遭遇開發危機,地主聘請怪手清除浮島,並於湖邊噴灑殺草劑,放養大量草魚鰱魚,讓整體生態環境逐漸劣化;之後宜蘭縣政府陸續徵收雙連埤水域,並劃設為野生動物保護區,解除了這場開發危機。同時,荒野保護協會進駐雙連埤生態教室,以此作為環境教育的基地,推動雙連埤的棲地復育。
雙連埤,位於宜蘭縣員山鄉的湖西村,周圍群山環繞景致靜謐優美,海拔約470公尺,屬於低海拔內陸溼地,現為國家級重要濕地,也是野生動物保護區。10月16日這天,IC之音十多位志工在天沒亮便起床,出發來到雙連埤。
原本雙連埤湖裡有著許多水生植物,根據調查,在雙連埤曾經記錄到水生植物高達112種,占了台灣原生水生植物種類的三分之一以上。但在2000年前後雙連埤遭遇開發危機,地主聘請怪手清除浮島,並於湖邊噴灑殺草劑,放養大量草魚鰱魚,讓整體生態環境逐漸劣化;之後宜蘭縣政府陸續徵收雙連埤水域,並劃設為野生動物保護區,解除了這場開發危機。同時,荒野保護協會進駐雙連埤生態教室,以此作為環境教育的基地,推動雙連埤的棲地復育。因此,每個月都有許多志工專程來到這裡,協助進行棲地維護、保種復育等工作。
因為參加者幾乎都是第一次參與環境志工活動,也是第一次來到雙連埤,因此在抵達雙連埤生態教室之後,就由棲地守護部專員施佩君進行簡報,詳細介紹了雙連埤的前世今生——有哪些珍貴物種生活在這片棲地?為什麼荒野要在這裡進行棲地復育?
簡報結束後,志工們拿著圓鍬,往附近的保種池出發,準備進行第一項工作:保種池的梯度復育行動。
雙連埤生態教室主任黃振福(阿福)指出,所謂的梯度復育,簡單來講,就是將水域岸邊的坡度弄緩,從原本陡峭的湖岸,恢復成像是天然湖泊一樣的緩坡型態。這是因為湖岸的坡度越緩,適合水生植物生長的區域就越大,不管是沈水性植物、浮葉性植物、挺水性植物,都可以找到適合他們的水域來生長。十月份的工作假期之前,宜蘭連著下了好幾天大雨,雙連埤湖水上漲,不方便至湖邊工作,因此將志工活動轉移陣地至保種池,改善保種池的岸邊坡度。
來到了保種池,志工們就依照指引,分散到三座保種池的池邊,用圓鍬將池邊的土坡挖鬆、挖開,並將土鏟到池子裡面。許多都市長大的20、30歲參加者,沒拿過圓鍬,因此一開始操作不太順手。上手之後,大家一起工作一邊聊天,坐這樣子做重複性的工作也變得有趣許多。
集眾人之力,一個小時之後,三座保種池的梯度復育便差不多完成了。接著在阿福主任的帶領之下,將許多珍貴的水生植物移植入保種池。有哪些植物呢?
首先登場的是「蓴菜」。蓴菜為多年生浮葉型的水生植物,橢圓形亮綠色的葉片浮在水面,而在葉面下的中央,有一條細長柔軟的莖連接到水底的走莖。花朵為紫紅色,約2-3公分大,每年5到7月開花。最令人感到驚奇的是水面下的蓴菜,因為從它的葉背到走莖,都包覆了一層透明的膠質,用手觸摸起來的感覺「滑溜滑溜」的,可惜到了秋冬,這種膠質就會逐漸地減少消失。且蓴菜可以食用,聽說蓴菜本身沒有味道,但是口感圓潤、滑嫩。根據特生中心2017出版的台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蓴菜列為易危等級,也就是需要適當及積極的保育行動。
接著要來認識的是「卵葉水丁香」。卵葉水丁香為水丁香屬的水生草本植物,這個水丁香家族喜歡生長在水田、溝渠、池塘及湖泊等溼地環境,一般而言葉子都是披針形,但卵葉水丁香的葉子為卵形,因此得名。以往卵葉水丁香分佈於北部與東北部及恆春半島的溼地,但現在數量也是愈來愈少,在植物紅皮書名錄裡面同樣是列入易危等級。
阿福主任還帶著我們認識了「燈心草」和「日月潭藺」。燈心草在台灣是分布相當廣的水生植物,從平地農田到中海拔山區的湖泊都可以看到,除了用作油燈用的燈芯之外,也可作為中藥,也有人拿來編織成榻榻米或草蓆。至於日月潭藺跟燈心草雖然有點像,但它們為不同科的植物,燈心草是屬於燈心草科,日月潭藺是屬於莎草科。日月潭藺因為是在日月潭被首先發現,才有這個名稱,但現在日月潭已經沒有日月潭藺的野生族群了。日月潭藺在植物紅皮書名錄裡面,是列為瀕危等級。
除了上述植物之外,在這一天的志工活動中還移植了田蔥、石龍尾、柳葉箬、圓葉節節菜、寬柱莎草等等植物到保種池。幾位穿著涉水衣的夥伴進入保種池,種下浮葉植物,其他人在池岸邊種挺水植物。
透過了這個親手動作的過程,不只認識了這些珍貴稀少的水生植物,同時為這些植物的工作盡一份心力,也感受到大自然的溫暖、包容與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