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奇蹟思想起–工研院的小故事:公益科技,讓台灣更美麗

「公益」若能和「科技」相互結合,不僅可節省人事成本,也能更有效率。工研院資訊處許芳儒組長率隊設置「公益志工電子登錄平台」,協助心路基金會等社福團體執行相關應用服務,每年可大幅節省13360分鐘的行政、文書等作業時間,陪伴更多孩童成長。

 

「公益志工電子登錄平台」的成立緣起在2014年,當時林宗葆主任請許芳儒組長成立資訊服務社,期望將資訊處的資訊科技應用在公益上,用科技來做公益。許芳儒組長回憶,當時她一直在思考,究竟該怎麼做才能真正協助社福機構、弱勢團體,藉由資訊科技的E化,降低人工行政作業的負擔?於是,她開始拜訪新竹縣市所有的社服機構,探問他們的需求,再將需求化為實際的構想,設計成一套真正符合社福機構需求的平台。

 

一個設計精良的官方網站,是企業、團體的門面,也是對外聯繫的窗口,但網站的設立需要成本,維護也需要經費。「以一般社福團體來說,每年規劃用於網站維護的經費頂多三到六萬,只要超過三萬,對他們來說就是十分龐大的壓力。」網站維護的壓力不只在經費,技術貧乏也是會帶來困境。許芳儒組長指出,一般社服團體幾乎都沒有配置資訊專業人員,也多半沒有自己內部的主機,甚至連使用的電腦都是由企業捐贈,由於規格老舊,可能很快就要面臨被淘汰的命運,遑論後續的系統維護工作,更是令人感到棘手。

 

「這樣的狀況和環境,對我們資訊提供者來說是一大挑戰。」許芳儒組長認為,一般經費較為充裕的企業,通常都配置有內部的主機設備、IT人員,也可以讓資料「落地板」——也就是自己有一套主機,將網站的軟體資料存放在主機裡,讓個資得以被妥善地保護,而非存放在外部,風險較高;但對於一般社福團體來說,幾乎很難有這樣的資源、經費和人力。「我發現,自己不能一直往企業的方向思考,否則這樣開發出來的系統,社福團體根本沒辦法使用。」

 

那麼,該怎麼做才好呢?答案就在「雲端」——協助社福團體申請「科技濃湯(TechSoup)」,將平台和資料放在雲端。「科技濃湯」是開拓文教基金會與美國的非營利單位 TechSoup 共同合作的平台,扮演資訊科技廠商的軟硬體捐贈和台灣非營利組織之間的橋樑,它提供各種合適的科技方案,促成資源和需求的交流。凡是符合申請條件的非營利組織,只要支付低廉的的行政處理費用,就能取得所需的合法軟體,這有助於降低非營利組織在資訊、通訊科技上的支出,並將資源用在其他提高服務品質的工作上。

 

「包含美國微軟、國內的趨勢等企業,都是把系統資料放在雲端上,這麼做不但能讓資料受到保護,也更有保障,就像把錢存在銀行裡,比放在自己家裡更安全。」許芳儒組長表示,社福團體申請「科技濃湯」的費用低廉,第一個方案每個月只要83元,維護費用則視機構的所在位置而定;第二個方案適合需要自建機房、自行管理的機構,可由工研院提供相關協助;第三個方案則是不能申請科技濃湯的社福團體,沒有機房、也沒有負責維護平台的資訊人員,就可將資料放在濃點,由濃點代管服務,費用則會比科技濃湯高。值得注意的是,每個社福團體的需求不盡相同,未來若遇到需要客製化濃點的機構,工研院可協助客製化,再將平台、技術授權給濃點提供服務。

 

許芳儒組長指出,目前國內的醫療企業、慈善團體每年在國內、國外進行義診,但許多資料無法E化,沒有掛號系統,醫師就很難掌握患者是否曾經來求診過?過去看過什麼病?吃過哪些藥?欠缺這些資訊,義診的效益就變得相當有限,醫院也無法有效率地備藥,更別說很多地方連網路都沒有,讓許多醫療資訊的管理都有困難。因此,工研院開發了一套義診系統,即使不必連上網路也能使用。包含路竹會、彰基、慈濟等,都曾經用過這套系統,讓義診工作進行得更加順利。

 

「公益科技,可以讓台灣更美麗!」許芳儒組長表示,他們會盡力讓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這也是工研院成立「社會公益委員會」最主要的目的。未來,他們會汲取更多的科技能量,讓公益團隊加倍成長,也積極挖掘地方更多的需求,協助解決問題,為台灣創造更多美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