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書》

誰有寬恕的權利?誰應該被寬恕?在哪些條件下才能夠寬恕?如果法律不從懲罰的角度制定,而是原諒與寬恕,世界會是什麼樣子?有時候,放棄法律上的怨恨會讓法律更為公正。不過,由於法律是維護民主的重要框架,雖然宗教領袖、心理學家等都肯定寬恕是向善之動力,但要將寬恕落實為正式的法律施行細則,將牽涉到更為複雜的考量。瑪莎‧米諾身為鑽研寬恕議題數十年的哈佛法學院教授,藉由《法律何時該寬恕》一書議題之探討,無論在實務與理論上都進一步提出了操作的輪廓與辯證。請聽麥田出版社編輯賴逸娟的深入介紹!

《一本好書》

在一般人的認知裡,吳越地區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但在文化人類學上,中古時期以前的吳越其實具有強烈的東南亞屬性。若從考古學和人類學角度來看「東南亞」,是指從長江以南、一直往南延伸到今日的東南亞,並且包括台灣在內的廣大範圍。
劉仲敬指出,吳越民族和江淮民族最初都是發跡自今日的東南亞,沿著東亞海岸線一路北上,最後抵達、定居在長江下游一帶,並且分別在先秦時期分別建立了吳國與越國。
《史記》、《漢書》裡的《西南夷列傳》記載了曾居住在今日四川、貴州、雲南等地的少數民族。如果從傳統的漢人史觀出發,上述的「西南」、「西南夷」是遠離帝國中心的「邊陲」、文明上的「他者」。但如果跳脫大一統的中國框架,從更高層次的世界史角度觀之,會發現所謂的「西南」並不是「邊陲」,反而是連結內亞、東亞、南亞、東南亞,讓諸國商貿往來、互相交流的「中心」。
劉仲敬所著的「逆轉的東亞史」系列作品,以「民族」為核心,重新解釋大一統的東亞帝國歷史,從而挑戰梁啟超當年發明的「中華民族」概念及以此為基礎的中國歷史建構。請聽八旗出版社總編輯富察的深入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