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貝多芬弦樂四重奏第14,16號

內容簡介:

貝多芬從海頓和莫札特那裡繼承了古典弦樂四重奏,並在他的一生中以各種可以想像的方式,從根本上擴展了這種藝術形式。他不僅使弦樂四重奏變得更長、更複雜、更難演奏,更出乎意外,而且還使它們在理智和情感上更加強烈,更深刻,更生動,也更真實。晚期的升C小調第14號弦樂四重奏,作品131號,可以充分證明這些特質,並顯露它的偉大,成為貝多芬的最愛。作品有七個樂章,所有七個樂章都不間斷地演奏,創造了一個巨大的連續的結構,包含一個憂鬱但抒情的賦格曲、兩個充滿活力的詼諧曲、主題和變奏、一縷令人心碎的行板,和令人眼花繚亂的結局,既細膩、發自內心,又充滿活力和張力。
音樂永遠存在,並勝過文字的描述和形容!
感謝貝多芬,還有委託創作的公爵!

F大調第16號弦樂四重奏,作品135號,是貝多芬最後一首弦樂四重奏,也是他最後一部完整的作品。他於1826 年10 月完成了這首曲子,在1827 年3 月嚥下最後一口氣。
特別是在令人驚嘆的前四首晚期的弦樂四重奏之後,最後一部弦樂四重奏卻表現得更傳統、古典、甚至包容;以相當標準的四個樂章的方式來總結。有些人認為這是貝多芬在巨大成就之後的一種放鬆和冷靜。貝多芬說:「這是我親愛的朋友,這是我的最後一個四重奏。這將是最後一個;事實上,它給我帶來了很多麻煩。因為我無法讓自己創作最後一個樂章。但…在最後我決定創作它。這就是我寫下座右銘的原因:
“艱難的決定——必須是嗎?——必須是,必須是!”
(Must it be?  It must be!)

本節目獲教育部終身學習經費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