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09到1929年,『俄羅斯芭蕾舞團』(Ballets Russes)見證了芭蕾舞和現代藝術的重要發展,因為它自己就是結合多重領域合作,激發出更多創作火花的推波助瀾者。

在上一集介紹俄羅斯芭蕾舞團內容中,說到因為舞團創始人-迪耶吉勒夫而結識的畢卡索和史特拉汶斯基,彼此深厚情誼造就20世紀現代藝術與音樂的有趣碰撞。

這一集要來聊畢老死對頭-馬諦斯,他為俄羅斯芭蕾舞團又做出哪些精采設計?

你知道,對這些才華卓絕的藝術家來說,跨界創作只是小試身手,多了一個表現舞台。話說,馬諦斯晚年因病只能坐在輪椅上進行剪紙藝術,但若要追溯起源,早在20多年前,自他跟舞團的合作開始,剪紙藝術便已成形。

俄羅斯芭蕾舞團與巴黎蒙帕納斯的現代藝術小圈圈又有多親近?從莫迪里亞尼幫舞團藝術總監-巴克斯特(Léon Bakst)繪製的肖像畫就能看出端倪。

◆◆◆節目中所談到的音樂、建築或相關內容也會在《美學風格相對論》臉書粉絲頁刊出,歡迎追蹤、加入。

馬諦斯與俄羅斯芭蕾舞團舞者- Leonid Fyodorovich Myasin(1896-1979),於籌備《夜鶯之歌》芭蕾舞劇時在蒙地卡羅合影。後方是舞台道具之一:機械夜鶯。 (圖片來源:https://www.flickr.com/photos/dalbera/4565877526/

馬諦斯剪紙作品:《爵士樂》小書-《馬戲團》(The Circus) Henri Matisse published 1947 color stencil in gouache,42.1 x 65 cm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圖片來源:Junie Wang,攝於National Gallery of Art)

馬諦斯最大件的剪紙作品:《有面具的大型裝飾》(Large Decoration with Masks,1953)是馬諦斯所有剪紙作品中,尺寸規模最大型者。這幅作品最初被認為是用來研究陶瓷壁畫之用,大器壯觀,結構對稱,具備建築物的規模比例。 畫面看來雖是相對靜態,但透過生動色彩分布增添大量活潑動勢感。明亮蓬勃色調與白色背景相映襯,流溢於整個表面,使得觀者雙眼在充滿平靜有序和動態能量的對比效果中來回移動,進而感受高度感官歡愉。 《有面具的大型裝飾》(Large Decoration with Masks) Henri Matisse,1953 gouache on paper, cut and pasted on white paper, mounted on canvas 353.6 x 996.4 cm(由5個面板組合而成)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圖片來源:Junie Wang,攝於National Gallery of Art)

如杏仁般的眼睛、平面性的輪廓,加上刻意拉長的比例,從《巴克斯特肖像畫》(Portrait of Léon Bakst,1917)多少可見到莫迪里亞尼受到非洲面具影響而發展出的獨特風格。 莫迪里亞尼用一貫優美的線條,詮釋了巴克斯特的神態,而他身上外套也呼應了巴克斯特向來具有異國情調、華麗細節與豐富色彩的設計風格。 《巴克斯特肖像》(Léon Bakst) Amedeo Modigliani,1917 oil on canvas,55.3 x 33 cm National Gallery of Art,D.C. (圖片來源:National Gallery of Art,D.C.)

 

【本集介紹之音樂曲目】

史特拉汶斯基:第二部〈獻祭〉選自《春之祭》芭蕾舞曲

Igor Stravinsky: The Rite of Spring (Le Sacre du Printemps)

Part II: The Sacrifice (Le Sacrifice)

薩替:《遊行》芭蕾舞劇組曲

Erik Satie: Parade

米堯:《藍色列車》芭蕾舞劇組曲

Darius Milhaud: Le Train Bleu, Op. 84

史特拉汶斯基:鋼琴散拍音樂

Igor Stravinsky: Piano-rag-music

史特拉汶斯基:〈中國遊行〉選自《夜鶯之歌》

Igor Stravinsky: Le Chant du Rossignol – Marche chinoise

愛麗絲柯川:〈來自春之祭的春天之聲〉選自《永恆》專輯

Alice Coltrane – Spring Sounds from Rite of Spring

「以上AOD分享之音樂僅供推廣試聽使用,請大家支持正版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