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跟其他國家的影癡級朋友聊天,他們無不羨慕台灣觀眾有機會看到大大小小的「影展」。大型的像一年三次(是的,現在已經是一年三次了)的金馬——春季的「奇幻」,盛夏的「經典」,深秋的元祖「金馬國際影展」。還有台北電影節、高雄電影節兩個具有不同使命、不同定位的影展;中小型的則多如過江之鯽,數也數不完。

不管電影作品的形式、內涵,不管創作者的手法、技巧,有沒有打動我們的內心,有的人「獵」到了「奇」,扭著肩笑一聲,滿足了,繼續過他的小日子;有的人陶醉在那種似懂非懂的雲霞裡,花非花,霧非霧,只是怔然;還有的人被開啟了一道門、一扇窗,踏進一個前所未見的國度。

 

本週專訪賴蔚炅老師談影展觀眾的獵奇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