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
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瓊華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瓊瑩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黃乎而,尚之以瓊英乎而。

這首詩充滿畫面感,辛老師用微電影來比喻。我們跟著新娘的視角,看著迎親隊伍逐步前行,她即將見到從未謀面的新婚夫婿了,那種緊張與期待感,都在詩裡。

同時辛老師也藉此詩來說明,在古禮之中,大婚之禮儀非常重要。同時在上古的風氣裡,丈夫必須尊重妻與子,所以在周禮中,會強調禮敬妻子與重視子嗣。

 

〈東方之日〉
東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
東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闥兮。在我闥兮,履我發兮。

歷來對這首詩,有很多不同的解釋,有人認定是私情過度之詩,有人認為是諷刺齊國國君。辛老師比較支持的是,此詩更像是一名男子對女子的想望/抑或幻想。他唱出與女子交往的期待,他希望與這位女子促膝而談,可以親密交往。這樣的解釋,更貼近詩的本質,不用去臆測做詩者是不是有第二層第三層間接寓意。

 

〈東方未明〉
東方未明,顛倒衣裳。顛之倒之,自公召之。
東方未晞,顛倒裳衣。倒之顛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則莫。

我們讀著這首詩,好像看到一個夙夜匪懈的爆肝公務員。是妻子的抱怨?還是公務員自己做詩抱怨?或是詩人譏刺公府命令無常、日夜不分?來聽聽辛老師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