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06:00
旋律輕輕唱
主持人: 謝美芳
2021/05/31
00:22:00
併校前的陽明大學過去以培植國內公衛體系人才做主軸,已經培育出許多新世代醫牙藥護、生命科學、生醫工程等專業的優秀人才,回饋社會。而併校前的交通大學,則是電子、資通訊與管理、科學與工程的領航者,長年來為台灣電子產業奠下深厚基礎。合併後的新校如何整合過去的頂尖優勢基礎發展,例如發展「醫師工程師」來解決台灣面對下世代產業挑戰所需要的相關領導人才,就備受各界期待。
究竟「醫師工程師」是什麼樣的全新科系?培養的是什麼樣的新科技人才?如何解決台灣下世代產業面臨的迫切挑戰?本集節目邀請陽明交大校務長兼副校長 楊慕華博士分享:「陽明交大如何打造新一代醫師工程師」,歡迎收聽。
陽明交大創新領航專題系列05:整併兩校優勢 打造新一代醫師工程師
一加一等於多少?陽明交大校務長兼副校長楊慕華博士不認為是「二」,他的答案是「十一」。在合校以前,陽明大學長年以培植國內公衛體系人才為發展主軸,培育出許多新世代醫牙藥護、生命科學、生醫工程等專業人才;交通大學則是電子、資通訊與管理、科學與工程的領航者,為台灣電子產業深厚扎根深厚,2021年兩校合併後,將同時整合頂尖優勢,培植出新一代的「醫師工程師」,這項專屬於陽明交大的創舉,備受各界矚目。
楊慕華博士長期投身頭頸癌研究,是國內少數擁有臨床、研究雙專業的「醫師科學家」,他認為陽明、交大兩校的文化本質相當接近,老師都屬於認真實幹型,在接任陽明交大校務長兼副校長一職後,對於新校的發展充滿期待。他指出,兩校在合併之前,陽明就有數位醫學的專業,與交大共同執行超過150件合作案,包含基因、電子病歷、醫療影像(如核磁共振、正子攝影)、醫療文獻、生理數值(如體溫、血壓、心跳)等領域,都有長足的累積,而現在正是整併兩校優勢的絕佳時間點。儘管基因大數據的時代還不算長久,但醫療、資通訊相互搭配、整合,將有助於精準健康管理、智慧醫療的發展,也為患者帶來全新的治療模式。
楊慕華博士表示,陽明大學有「數位醫學中心」,可將數位化訊息提供醫師作為診治的參考,而交通大學有「智慧醫療推動辦公室」,後來在2019年改制為「智慧醫療推動中心」,在合校後更將整合各學院、研究中心與國內外合作單位的研究成果,共同扮演領導者的角色。此外,陽明交大的國外校區將成立「憶卿醫院」,未來校內學術研究若有尖端發現,就能在院內予以驗證,這就是陽明交大與一般醫學中心之間最大的差異。楊慕華博士以「腫瘤診治」為例,當一位醫師拿到患者的醫療影像資料,傳統做法是由醫師看圖,依據個人診療經驗、教科書上的知識來診斷,但現在所有影像都使用像素(pixel)解讀,便可根據資料庫比對、借助人工智慧的力量,精準地成為醫師判讀的依據——如此一來,每當醫師在臨床上遇到複雜難解的問題,就能以自身的診療經驗為基礎,加上標準化的流程輔助,快速理出頭緒,做出合適的診療判斷。
經過長年的研究累積,人類基因體科學的通量愈來愈大,加上3D模擬技術日益成熟,基因體科學必然將與資訊科學一起進步。也許有一天,我們每一個人的基因都會被存放在「健康雲」裡,與科學文獻隨時連結,成為醫療診斷的資料依據。楊慕華博士進一步說明,假設科學家發現某個基因序列代表罹患某種疾病的機率增加,或是與抑制某疾病的風險有關,健康雲會同步更新資料,不僅將訊息傳給患者,也傳給主治醫師,綜合患者個人的生活習慣、影像資料、抽血數據等,提醒該患者在哪些疾病上有較高的罹患風險,以便及早做出合適的預防和處置。
陽明交大合校之後,陽明校區的醫學系、牙醫系、藥學系、醫技系、護理系、生命科學系、物理治療系都導入「醫師工程師學程」,學生在前兩年要先在交大學區接受電資工程的完整訓練,接著回到陽明校區,繼續接受醫學相關的訓練。畢業後,只要學生考取醫師執照,即可選擇以醫師為職,理解第一線醫護人員的需求,同時又具備電資工程的背景,將來若要進行生醫、電資等研究,就能成為推動智慧醫療產業的稀有人才,甚至引領開發團隊,成為雙邊跨域的橋樑。
陽明大學最初幾屆的校友,形塑了陽明公共衛生行政、勇於創新、尖端研究、偏鄉醫療等校風,交大在台灣半導體產在的貢獻更是不言可喻,楊慕華博士期許,每一位走進陽明交大的學生,都是形塑學校精神文化的一份子,在校史上扮演關鍵角色。「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是世界領頭羊,醫療品質也相當卓越,但我們期待台灣不只要在醫療專業上感到驕傲,也希望數位科技、智慧醫療能像半導體那樣,站上世界的舞台。」楊慕華博士認為,現在陽明交大正在做的事情,過去並沒有人做過,但只要眾人同心、方向一致,無論任何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整併兩校優勢,打造新一代醫師工程師,這是陽明交大人的憧憬,也是外界對兩校合併的深切期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所新學校必然能迸發學術亮光,展現令人驚喜的新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