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06:00
旋律輕輕唱
主持人: 謝美芳
2021/06/07
00:22:00
陽明交大創新領航專題系列06:智慧科技醫療 引領博愛校區再現新風華
陽明、交大合校,可以追溯到二十多年前,期間經歷張俊彥校長、曾志朗校長、吳妍華校長、吳重雨校長、梁賡義校長、張懋中校長的醞釀與催生,終於在郭旭崧校長和陳信宏校長的任內開花結果。
陽明交大總務長黃世昌博士是交大第一屆的土木系畢業生,大學時多半待在博愛校區,民國71年畢業後,又在80年回到交大教書。他的教學內容流暢、豐富,曾獲頒傑出教學獎,後來因緣際會接下建設光復校區的重任,期間綜理相關業務六年,不僅讓校舍數量倍增,更綜理國家實驗室的新建工程。不僅如此,黃世昌博士先後擔任教育部顧問室顧問、國科會國家奈米元件實驗室副主任、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主任,在建立制度等綜合行政事務上,可謂駕輕就熟。如今,他接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總務長一職,對於各個校區的發展計畫,也有相當遠見。
博愛校區幅員小巧,許多學生都笑稱「走進前門,用不了多久就會走到後門」,但對於黃世昌博士來說,對這裡一直充滿了感情,所以當他回到博愛校區工作時,覺得時空似乎被凍結了。「校區景色一直都停留在我讀大學時候的印象,不知道之後會發展成什麼樣子,但我非常希望博愛校區能找到屬於它的未來。」
博愛校區過去十年的發展計畫,多由黃世昌博士負責統籌,當時主要推動兩個計畫,一個是實驗動物中心,另一個則是前瞻跨領域生醫工程大樓——賢齊館。當時校方定調博愛校區是「交大的生醫園區」,對於生醫研究、臨床研究來說,實驗動物中心確實是相當重要的基本設施。103年,實驗動物中心啟用,同年賢齊館動工,後再加入「憶卿醫院」計畫,配合中長程發展和國家醫療照護需求,注入臨床整合的生醫科技發展思維,與竹銘基金會簽訂產學合作契約,共同推動「博愛BioICT®園區」,期望透過醫院、大學、研究中心、廠商共同協力,促進國內智慧醫療產業的發展與茁壯。
位於博愛校區西南側的賢齊館,也是一棟有故事的建築物。「當時我們需要的建設經費是八億元,拿到頂尖計畫的三億之後,還缺五億,所以我們就挑戰分頭募款。」黃世昌博士回憶,賢齊館是校友、在校師生共同捐款建造而成,最後獲得上千名校友的大力支持,創下大學單一建物最多捐款人的紀錄,不僅募得的金額空前絕後,更是破紀錄在一年內就達成募款目標,充分展現交大人團結凝聚的精神,亦為生醫電子工程BioICT的一大里程碑。
「賢齊館旁邊的憶卿醫院,是更大的計畫。」黃世昌博士指出,推動一座醫院約需五十億經費,是相當艱鉅的任務,但為了推動生醫,更為了主導交大未來的發展,也讓校內的醫學研究更加蓬勃,交大必須要有自己的醫院。「那時候我說,博愛校區就是交大設立醫院的一塊寶地。」憶卿醫院是台灣首座智慧醫院,自2015年開始籌設,後來分別在2018年、2019年通過教育部及衛福部核准興建許可;興建期間將招聘醫護人員、採購醫療設備,落成後再經過半年佈局,最快將於五年後啟用,有急重症和一般病床共500床。憶卿醫院的院長選定由唐高駿擔任,他是陽明大學醫學系第一屆校友,也是陽明附設醫院的首任院長。
歷經實驗動物中心、賢齊館,接下來還有憶卿醫院,一步一腳印走出了博愛校區的深刻軌跡。「交大的歷任校長一棒接著一棒,讓博愛校區變得更完整!」如今,憶卿醫院就像博愛校區的發動機,代表「醫療」和「電子」的結合,是這個世紀必要的智慧結晶,作為實證的場所,也將帶領各種跨領域的臨床研究。昔日電子發展的重鎮,將化身兼具研究、臨床試驗能力的國家級研究中心,在交大與陽明合校之後,許多生醫方面的系所單位也會在此開花結果,成為陽明交大的研發基地,無論是新宿舍的改建、產創大樓的落成,都相當令人期待。
交大的智慧科技與陽明的生醫結合後,博愛校區將提供新竹地區更妥善的醫療照護,不但要以患者為中心,更要持續帶領台灣的醫療產業,開創截然不同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