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企業面對減碳已經有一定概念,但若想達到「淨零」、「零碳」的程度,就是一大難題,許多企業會感到「碳焦慮」與「碳壓力」。其實「淨零」不等於「完全不排碳」,而是「碳排放」減掉「碳吸收」等於零。「碳排放」的減量我們很多企業都在努力了,甚至有成績了,但「碳吸收」怎麼做呢? 本集帶您到討論企業利用「自然解方」以「自然碳匯」邁向淨零的原理和實例。

🙆‍♂️來賓: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 柳婉郁教授

♻本集節目要點:

  •  美國蘋果公司是目前以「自然解方」進行減碳的實例,蘋果公司具企圖心,訂下2030淨零的目標,且要求上下游供應鏈也需要淨零;蘋果第一步是做「碳盤查」、第二步是「生產與材料」的優化,減少製作過程的碳排,最後就是透過「自然碳匯」減碳,蘋果和美國州政府合作3.65英畝的森林,透過永續管理的方式維護和取得包材原料,達到正向循環。
  • 美國蘋果公司也布局全世界,在印度和哥倫比亞投資「藍碳」,在海邊重建紅樹林,幫助當地居民減少水患,也取得來自藍碳的自然碳匯。
  •  台灣比起國際起步稍慢,近幾年才注意到「自然解方」和「自然碳匯」的重要,但台灣企業很早以前就很重視「種樹」,像台積電會跟縣市政府合作在沿海種植防風林。另外也有科技公司和苗栗農地合作,認購農田以自然農法方式種植稻米,保護當地保育類石虎,並且推出「石虎米」,亦是「自然解方」的案例。

更多科技趨勢▶https://pse.is/4drbp9

留言心得回饋▶ https://pse.is/4ee2ft

異業合作洽詢▶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