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

Petra Strahovnik Prana (For Symphony): is written for Large orchestra and soloists, spread around the concert hall in order to achieve a live effect of surround sound.

commissioned by RTV Symphony Orchestra in Ljubljana, Slovenia.

Jēkabs Jančevskis   When
(Text by William Shakespeare, for Choir And Cello): Commissioned by Latvian Radio Choir and conductor Kaspars Adamsons, premiered April 8, 2016. Composer says: If there aren’t suggestive and meaningful words, then I wouldn’t be proud of the result of music….

為鼓勵年輕作曲家踴躍創作,IRC評議會可分為「一般組」(General)與「30歲以下組」(Under 30)兩大項目。今年一般組精選作品是由來自斯洛維尼亞的作曲家Petra Strahovnik為交響樂團所寫的Prana獲得,30歲以下作曲家則是由自拉脫維亞的Jēkabs Jančevskis為混聲合唱團與大提琴所寫的《當~時》(When) 勝出。

 

在此特別介紹《當~時》,Jančevskis擷取莎士比亞《羅密歐與茱麗葉》的劇本所譜曲,是為拉脫維亞廣播電台合唱團委託創作,於2016年4月8日首演,根據作曲家本人描述:

 

「這就是冉冉上升的音樂,無法言諭,但如果這裡沒有任何的隱喻或具有意義的文字,我自己也會否定這首曲子的價值」

 

此曲也充分發揮了「波羅的海三國」(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立陶宛) 的合唱精神,讓全世界再次想起二十年前的「歌唱革命」(Singing Revolution),為了那被蘇維埃出賣的五十年,多達上百萬的人民曾經手牽手組成人鏈,穿過三小國形成「波羅的海之路」(Baltic Way),歌聲就是人民的力量,勝過所有的船堅炮利,最後終於爭取到這得來不易的獨立權及民主自由。

 

《當~時》也讓我們感受到,似乎近年來作曲界又逐漸回歸調性風格,在科技時代重新思考當代音樂的發展,音樂描繪人性的感性特質實無法用更多的理性思考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