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邀請陽明交通大學博雅書苑 楊谷洋書苑長分享以下議題包括:

1.請分享陽明交大所設計的博雅教育四個面向,包括融合「專業教育」、「通識教育」、「研習教育」和「社群教育」的「四位一體」的教育模式,擁有哪些獨特的核心內容和創新精神 ?

2.如何透過重量級通識課程,結合遠距教學,讓學生瞭解科技與人文的交互影響,透過跨領域學者從醫學、政治學、社會學、生命科學、哲學、藝術、腦科學、倫理學領域分享專業學識與生命歷練,豐富學生的視野與生命高度!請以實例分享如何落實?

博雅書苑長楊谷洋談四位一體的博雅書苑

博雅書苑長楊谷洋在博雅書苑的架構下,規劃了四位一體的博雅教育,包含原有各系所的專業教育與實習教育,也納入新的通識教育以及社群教育。學習不再侷限上課教室,讓校園成為一個處處都可以學習的場域。曾為文青的校長林奇宏特募一筆經費將一個區域為博雅書苑有空間及穿透空間呈現,一、二年後學校的空間有所改變,在軟硬體方面都能做好,營造出不同氛圍學習。

負責打造校內博雅課程的陽明交大博雅書苑書苑長楊谷洋表示,其實歷任校長教師等都有博雅教育的理念,東海大學校長現為學校策略長。林校長大學是陽明大學醫學系、後耶魯大學生物博士,大學曾是文青且有攝影作品展。專業教育、實習教育、通識教育以及社群教育,四位一體找出最適合學校的博雅教育,希望學生除了在大學培養專業的硬實力外,也能在通識與社群教育上培養軟實力,所以博雅教育設計的重點在於走出教室,希望培養學生跨域學習、人際溝通、多元學習及生活知能。

在實習教育方面在業界實習能有更寛廣及深度的實習,美國頂尖大學三、四年級及研一在企業界實習都有薪水與訓練與在業界服務者一樣,同時有競爭與評比,目的在於培育人才,發現具有潛力者在其畢業後都能夠使用,並不是將就學學生來打工的。美國大聯盟選出成員都是少數,他們就會成為領導者,當然美國有美國企業的模式,台灣也可以找到自己風味的模式進行。

陽明交大在此重要關鍵合校也可以找出適合學校的模式進行博雅教育,通識教育不能說不是專業,兩校合校正是關鍵與契機。特別兩校都有其特色,科技及社會的特色即可以發展出適宜學校的通識教育及全人教育,基於兩校特色,教育面結合,如學校學生是會做不會說,即可以在說的口語、表達能力加強,設計產品與製造固然重要,但能將產品做得好更形重要,如以蘋果創辦人賈柏斯在新產品發表,即能將新產品說得好,產品才能大賣。強調設計與表達能力都十分重要。

通識課程中藝文中心設備與社區連合,各領域都能讓學生看到。學校有通識中心、藝文中心及體育教育中心,博雅教育即是橋樑,將其聯結在一起共同使用。社群教育更重要,學生除了專業教育學習外,其他時間即可以在博雅學苑中學習生活與群體學習,社群教育即是書苑精神的學習,如一群人一起去了解新竹、台灣,疫情過後至國外等,主題專業學習。現各校都有學書苑,清華、中山有西灣學苑、成大有X學苑虛擬單位,台大、政大都有等,教育部也積極推動全人教育及補助教學與跨領域融合。陽明交大在與時代並進的過程中,更能找到適宜學校的博雅教育課程。

博雅書苑會走到如哈利波特書苑,也許有些距離,但至少具有學苑精神,人社學院院長王文基院長是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博士,除了申請系所還要有學院才能學習。

交大校區將宿舍改為「學舍」實施住宿學習導師家族,把宿舍納入社群教育一部份。學生將可在宿舍參加沙龍與家族主題活動,讓宿舍不再只是住宿的地方。而陽明校區除了一般的教室課程外,未來也將規劃陽明有塊田農藝活動、電腦遊戲製作,以及自己規劃性別友善宿舍等課程並朝向抵免學分方向規劃。

楊谷洋說,陳一平書苑長負責通識課程規畫曾邀前交大、陽明兩校副校長林一平、謝仁俊聯手開設「開門見山」通識課程,「開門見山」就很有氣勢,吸引近兩百位學生選修,課程採跨校區遠距線上直播,內容結合科技、人文,讓學生增添人文藝術與資訊素養。

呼應博雅學苑「學問不只在教室裡」的宗旨,「開門見山」的期末作業將由學生透過課堂汲取各領域老師的豐沛經驗後,親自實做田野調查,各自訪談記錄一名長者的人生經驗,完成百名長者的生命故事。

又如應化系有位陳老師用腹語上課,且至脫口秀去學習,其精神都是值得學習,他的脫口秀也具有冷笑話之感,其課程也深受同學所喜歡。還有一位洪老師非常年輕,可以將技術與哲學結合作一系列的講座,讓同學們能夠學習。

其實學習是有樂趣的,也可以將學習歷程記錄以及達到溝通能力,又可以在春天辦理陽明山大縱走,12個小時,另外秋天也可以拉回交大辦17公里海岸線之旅等,學生可以一起完成都是群體教育。

自110學年度起,陽明交通大學創立「博雅書苑」,以培養未來領導者的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為核心精神,在專業、研習、通識、社群四個面向的教育並行。以各種活潑、有趣、富社群教育意涵之活動(經典講座、座談雅敘、旅行參訪、體育藝文、探索訓練、健康飲食、自主設計、做中學等等),引導學生們建立跨域知能、獨立思考、溝通協調、團隊引領、國際視野、社會關懷、健康生活等各種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