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和死亡是人生旅途上的兩個站,有人說它們是起點和終點,也有人說是兩個中途站。

莊子說:「不把長壽看作快樂,不把短命看作哀傷,萬物都終結為一體,生死都是一樣的狀態。」

印度詩人泰戈爾說過:「你哭哭啼啼地來,每個人都因你而歡笑;你歡笑著離去,卻讓整個世界為你哭泣。」

美國幽默大師馬克.吐溫說:「為什麼我們在出生時歡欣快樂,在葬禮上痛哭哀傷,因為我們不是當事人。」

中國自唐朝開始,就有「三朝洗兒」的習俗。要請產婆來替嬰兒洗澡,把剩餘的臍帶移除。並用桃、李、梅樹的樹根來煮水,洗去不祥,終生無瘡無疥;用端午的艾葉煮水,避邪惡之氣;用薑、蔥煮水,薑就是強壯,蔥就是聰明;文人們往往趁這個機會寫幾首洗兒詩,既可賣弄一下才華,同時也拍拍主人的馬屁。

宋朝梅堯臣五十六歲生了一個兒子,在「三朝洗兒」的宴會上,歐陽修、范仲淹、富弼各寫了一首洗兒詩,表達祝賀之意。最後梅堯臣為報謝諸友獻出的詩章,也寫了一首詩作答,用歐陽修原詩的韻,題名為「依韻答永叔洗兒歌」。

當耶穌出生的時候,按照「馬太福音」的記載,三個東方來的智者帶來的賀禮是黃金、乳香和沒藥。黃金代表珍貴,它的意義是尊崇耶穌是普世之主;乳香是在祭壇上點燃的香,意義在耶穌是上帝神聖的代表;沒藥是一種香料,通常加在包裹屍體的布匹裡,意義是耶穌生下來是為了拯救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