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18:00
親愛的生活練習
主持人: 袁常捷
2024/11/06
0:23:00
2024「為野生動物而走」遊行總召吳奕達:「希望能號召大家一起在11月10日,到立法院群賢樓外濟南路,一起為野生動物而走。不要覺得我們上街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存在,其實大家團結在一起,展現我們的民意,對於相關政策的推動或是民代都是非常明顯的支持,也能夠讓這個議題能更快速地前進。」
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顏士清2012至2017年於陽明山國家公園進行監測,比對遊蕩犬貓與水鹿、山豬、山羌、穿山甲、麝香貓、白鼻心、鼬獾、台灣獼猴、台灣野兔等9種台灣原生哺乳動物的活動時間,發現在野生動物繁殖季4至7月時,部分動物和遊蕩犬活動重疊時間明顯下降,僅水鹿、山豬等體型較大的動物較不受影響,推測體型較小的哺乳動物被迫採取迴避策略,以降低幼獸被犬隻獵捕的機會。
2023年10月29日,第一屆「為野生動物而走」遊行於立法院旁濟南路登場。這是台灣自1989年推動《野生動物保育法》遊行之後,史上第二次以「野生動物」為主軸的遊行,號召了超過4千人參與,共同為野生動物發聲。
這項公民運動的緣起源自台灣大學內的白鼻心事件,一隻名為「冰箱」的白鼻心在校園野放,卻在7日後遭遊蕩犬攻擊致死,後續引發許多討論。冰箱並不是第一隻遭犬殺的野生動物,還有許多白鼻心、石虎、穿山甲、山羌、麝香貓……等動物遭遊蕩犬殺害,實在令人不捨。因此一群關心生態的學生和保育人士組成行動聯盟並發起「為野生動物而走」遊行,希望喚起社會對此議題的重視。
遊蕩犬貓對野生動物的傷害,最顯而易見的,便是犬貓會捕捉鳥類、小型哺乳動物、爬行動物,直接導致野生動物的傷亡。遊蕩犬貓也會與野生動物競爭棲地環境與食物資源,干擾其覓食、睡眠、育雛和繁殖行為。此外,許多傳染病如狂犬病、犬瘟熱、犬小病毒、貓小病毒,以及焦蟲、弓蟲等寄生蟲感染,更是同時危害著遊蕩犬貓與野生動物。
然而,貓狗會攻擊野生動物,與其狩獵天性有關,這並非遊蕩犬貓的罪過,而是不負責任的人類棄養、放養貓狗所造成的問題。更何況,遊蕩動物在野外過得並不好,生活毫無動物福利,經常罹患皮膚病,呈現貧血、寄生蟲感染或器官功能異常等症狀。
為野生動物與遊蕩犬貓請命,行動聯盟在今年第二屆遊行前提出了3大訴求。首先,遊蕩犬貓數量至今仍呈現上升趨勢,農業部應持續精進遊蕩犬貓管理與減量。再者,目前試行的生態熱區遊蕩犬隻管理計畫,並未明定禁止餵食,因此農業部應持續精進,並且擴增辦理範圍。最後則期待從教育著手,提升國民對野生動物保育與伴侶動物福祉的觀念,並將犬貓列入課綱外來入侵種之案例。
第二屆遊行即將於11月10日舉辦,本集節目邀請第二屆遊行總召吳奕達,分享遊行緣起、籌備故事,並闡述本屆遊行訴求。您將會聽到他接下總召的心路歷程——在見證了第一屆遊行帶來的改變後,期待讓行動持續向前推進,讓更多人關注到野生動物的生存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