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美學大師蔣勳將帶您探索一系列美的沉思,從「美的曙光、生活美學、美的覺醒、身體美學」四大主題,各13~14堂課程。【蔣勳|生活美學】從食、衣、住、行談生活之美。

課程簡介

蔣勳老師暢銷書《天地有大美》原音重現。
 

天地有大美

文/蔣勳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是莊子的句子,我很喜歡,也常常引用,莊子談美,很少以藝術舉例,反而是從大自然、從一般生活中去發現美。

莊子講美學,最動人的一段是「庖丁解牛」。「庖丁」是肢解牛的屠夫,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屠宰的工作,殺豬解牛,血淋淋的,似乎一無美感可言。可是「庖丁」認真專注,在肢解牛的動作中,使當時上層階級的文惠君震動了。他仔細觀察「庖丁」的動作。他訝異極了!他發現「庖丁」在肢解牛隻時,乾淨俐落,有極美好的動作,可以比美「桑林之舞」;肢解牛隻時,也有極美的聲音,可以比美「咸池之樂」。用今天的話來說,文惠君竟然在屠宰場感覺到了比國家劇院或音樂廳更美、也更動人心魂的舞蹈與音樂。

庖丁其實是真正的藝術家,他告訴文惠君:剛開始到屠宰場,負責肢解牛的身體,他是用砍的、割的,弄得一手血淋淋,的確不美。

日復一日,經由一種專注,在工作中可以歷練出一種美。他說:骨節與骨節之間,有空隙,手中的刀刃,薄到沒有厚度,因此「以無厚入有間,遊刃有餘」。

「遊刃有餘」,我們今天還在用的成語,正是來自莊子的這段故事。

「遊刃有餘」是生命有了揮灑的自由,是自己的身體感覺到了空間的自由。

「遊刃有餘」是使自己從牽絆與束縛中解放出來,還原到純粹的自我。這正是美的最純粹經驗。

「庖丁解牛」驚醒了文惠君,他返回到生活現實,尋找真正的美。

因此,每次讀完「庖丁解牛」,我都會問自己,我為什麼還要花那麼多錢到劇院或音樂廳? 在這之前,我們是不是應該先了解,如何去感覺在生活裡無所不在的美?

我們必定是自己先感受到了美,才能把美與眾人分享。我們感覺不到美,做事就綁手綁腳。我們一旦感覺到美,不論做任何事,都可以遊刃有餘。

每星期一次,我坐在電台的播音室講「美的沉思」,他希望自己的語言,可以如同在屠宰場工作十九年後的庖丁的聲音,可以做到遊刃有餘。

《生活美學》,裡面談到看來微不足道的「食、衣、住、行」,談到再平凡不過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但是,離開「食、衣、住、行」這些平凡又瑣碎的細節,生活也就失去了最重要的重心與中心。

美,不在劇院,不在音樂廳,不在畫廊;美,就在我們生活中。
 

課程主題

1. 生活美學的起點
2. 品嘗生命之美
3. 找回味覺
4. 對食物用心
5. 衣服的思考
6. 衣著的獨特與創造
7. 走出自己的文化符號
8. 創造環境之美
9. 吾亦愛吾廬
10. 門外的世界
11.「移動」的美學
12. 快感≠美感
13. 平衡「快」與「慢」
14. 選舉之美
 

 您可能也有興趣的課程:

蔣勳|美的曙光

蔣勳|美的覺醒

蔣勳|身體美學

章節

蔣勳|生活美學 Aesthetics of Life共14個單元|452分鐘
  • 1. 生活美學的起點
    31:18
    給自己一扇窗,看見窗外的景;給自己靜下來、審視自身感受的機會;給每天生活的城市,保留一道美好的天空線;給一道精心烹製的佳餚,好好品嘗的時間…… 美,可以從哲學、藝術史切入,也可以回歸到日常生活,開始「感受」。懂得停一下,才有機會感受到美。
  • 2. 品嘗生命之美
    31:27
    我們試著將生活美學拉近到食、衣、住、行,開始實際改善與感受這四個層次。 台灣人到歐洲旅行或生活,都非常不習慣當地緩慢的用餐速度,從餐前酒、前菜、沙拉、湯、主菜等,一頓晚餐要三、四個小時,讓習慣吃飯速度很快的台灣人相當不適應。如果,一周選一天,和家人商量要吃什麼、坐下來好好吃一頓飯,細細品味放入口中的食物,從過程中,享受生命、熱愛生活。
  • 3. 找回味覺
    34:00
    愛斯基摩人會吃「肉芽」,那是一種從腐肉上生長出來的蛆。海洋的魚蝦蟹貝,在蒙古人的眼中是「蟲」。阿拉伯人捧上煮熟的羊眼睛,是款待貴客的誠意。了解、尊重,從生活美學裡我們開始培養一個寬闊的心胸,帶著好奇心,品嘗酸甜苦辣,找回味覺。
  • 4. 對食物用心
    30:30
    日本料理講究餐具與擺盤,生魚片旁會放上一朵小菊花或一片紫蘇的葉子,這樣的盤飾到底在意的是味覺還是視覺? 我們不會將這朵菊花放進嘴裡,但在吃下魚肉時,我們會有多一層的喜悅。對食物的用心,也展現在採買、烹煮的過程中,包含細緻的刀工、油鹽醋糖的比例平衡,以及獨特味道連結的記憶,都成為生命中難以忘懷的畫面。
  • 5. 衣服的思考
    32:48
    談到衣,我們首先應該感受身體! 身體與布料接觸的感受,哪一種布料最適合自己?哪一種顏色最襯自身的膚色?什麼樣的剪裁能襯托出自身的美?要回答上述問題,就不得不面對一個問題:我們對自己的身體,足夠了解嗎? 鞋子也是「衣」的一環,當你穿久了以後,你走路的習慣會被複製、烙印在這一雙鞋子上,成為身體記憶的一部分。
  • 6. 衣著的獨特與創造
    32:09
    人們穿衣服的歷史非常漫長,每一個民族也都發展出不同的紡織文化,例如中國的絲織品、絲路文化,影響了歐洲與中國的經濟互動。當人類移動的版圖更擴大後,「東方風」的服裝可能包括了日本、中國、韓國、越南等,呈現的方式除了和服、旗袍、盤扣等。觀察服裝發展史可以看到文化的強勢、弱勢的演變,同時也可以看見社會階級的差異。
  • 7. 走出自己的文化符號
    32:33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穿在身上的衣服,有時承載的與另一個人的情感連結,穿在身上時,感覺到不只是生理上的溫暖,還有心靈上的細緻感受。名牌服飾該著重的不是價格,該注意的是它符合自己的風格嗎?穿上之後能否彰顯自己的社會角色與個人風格?
  • 8. 創造環境之美
    31:54
    當我們認為一個城市很美,例如日本京都、法國巴黎,都有它獨特的風格與色彩,在他們的建築造型、色彩運用,彼此之間有一種協調感。就如同一個人的穿著,從帽子、衣服、鞋襪、配件,都有互相搭配的關係,這就是一種STYLE。空間的美,不是單一建築的樣貌,而是建築與建築之間構成的協調性。 人在居住上,歸屬就是家,或是自己的「窩」。房子不等於家,它是一個硬體,必須有人的關心、經營與布置,才會成為家。在居住的美學裡,當我們對家有認同感之後,它才會開始美,如同陶淵明說的「眾鳥欣有託,吾亦愛吾廬」。
  • 9. 吾亦愛吾廬
    32:41
    談到居住美學,我們可以從營造自己溫暖的家開始,不單單是在裝潢、布置,而是延伸到如何與周遭環境的人,產生人際之間的互動,進而成為一個社區的精神。 從社區往外擴,我們看到全世界都在呼籲要保存古蹟,我們可以發現:過去人類蓋房子,是希望讓好幾代都能安居樂業,不是為了增值率,所以在選材、規劃上,都以「人」作為最大的考量,為自己與後代打下百年根基。
  • 10. 門外的世界
    34:46
    一個人居住的空間,除了室內空間,更寬廣的是門外的世界。發達的社會擁有許多大都市,身在其中,都市的交通動線、安全問題,都影響著每個人的居住品質,而我們最終的目的,是希望締造一個美好的城市。 在現代化的生活中,我們是否過於迷信「現代化」?若拋棄了所有舊文化的氛圍、古樸建築,我們還會有京都的寺廟、花間小路、哲學之道嗎?回到台灣的小鎮、老街,許多樣貌都新舊參半,原本的木造建築改為粗糙的水泥建物。我們還來得及反省與彌補,改善我們的居住品質。
  • 11. 「移動」的美學
    31:52
    印象派代表畫家莫內有一幅作品<聖拉薩火車站>曾來台展出,場景就是他經常出入的聖拉薩火車站內,一個冒著黑煙的火車頭向前直衝而來。火車帶給當時的快樂,是一種速度感,讓人感覺空間擴大、世界也變大了。交通工具的變革,讓我們的速度越來越快,卻往往忘掉了保有一種心情,變成盲目追求速度感與空間的轉換。回想步行、騎馬、乘船、騎自行車、汽車、火車、飛機等移動的方式,其實都內含著不同的感受與節奏。
  • 12. 快感≠美感
    31:49
    美是一種選擇,甚至是一種放棄,而不是貪婪的想要在短時間擁有更多、更多,例如,家中塞滿各種昂貴、精緻的家具,也許「少」才會變成一種美。當我們要提高「行」的品質時,擁有高科技帶給我們各種速度的快感,其實不等於美感。快感是一種感官刺激,可以帶來剎那的爽,但伴隨結束之後的是落寞與空虛,彷彿無法彌補的黑洞。
  • 13. 平衡「快」與「慢」
    31:20
    在行的美學規則,還有一項就是踩煞車,讓自己找出在快與慢之間的平衡。我們可以享受高科技帶來快速與便利,例如手機、上網、電腦都可以幫助我們與更多人在短時間連結,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因此更近了嗎?年輕人習慣使用手機傳簡訊,也改變了人際關係,疏離的感覺不減反增、長時間盯視螢幕加重了眼睛的負擔。只踏油門、不踩煞車,只會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緊湊、精神更緊繃,美,就離我們更遠了。
  • 14. 選舉之美
    32:57
    畫家如何面對腐敗的政治?西班牙畫家哥雅的名作<戰爭的災難>、畢卡索的<格爾尼卡>,都是為了受迫害的人民而創作的繪畫作品,他們用美學作為對社會的批判與控訴。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因為接受民主投票的結果,飲毒藥而亡。面對當今民主制度下的選舉活動,人民的熱情需要有理性的節制,才不會淪於盲目的跟從。

常見問題

1. 什麼是音頻課程?

音頻課程是一種以「聲音」為主進行教學的方式,沒有影像,部分課程也會提供講義輔助參考,透過聲音,更專注地聆聽導師們精彩的分享。

我們用「聲音」陪你隨時開始探索世界,聽見更多可能性。

期待您的加入!
 

2. 線上課程有觀看期限嗎?

您所購買的線上音頻課程,自開課日起,可以永久觀看,沒有觀看期限以及次數限制,您可以依照個人狀況,自由安排學習進度。

3. 完成購課後,該怎麼上課?

(1) 請以購買課程時登入或註冊的「會員帳號」登入。
(2) 點選會員中心的「我的學習」後,選擇課程,點選欲收聽章節,即可開始學習。
 

4. 收聽課程的裝置?

您可以在手機、平板、桌機收聽音頻課程。 唯同一時間,一組帳號僅能在一台裝置上登入與收聽。

特別說明:
iOS 15版本的瀏覽器可能在顯示和操作上遇到一些問題。為了提供更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升級至最新的iOS版本,或使用其他設備進行瀏覽。

5. 訂閱後,我可以下載課程檔案嗎?

本課程屬於購買「線上閱聽權益」,您可以在線體驗、學習,恕不提供音檔下載服務。
隨課程中若有提供教材下載,為導師提供給學員的補充教材,並且有檔案可供下載,請點選「下載講義」圖示,並點選檔案下載,教材就會儲存在電腦中。
 

6. 線上課程是否有地區限制?

您可以在任何能連上網路的地區,觀看本網站所有課程。假如您所在的網路環境,有阻擋外部服務的限制(例如在公司的內部網路中),請更換網路環境、或是聯繫網路管理人員協助解決。
部分國家(如中國、北韓等)可能因管制部分媒體服務,造成網站無法正常運作。建議您於購買前,先確認是否能順利觀看課程宣傳或試閱影片,再購買課程。
 

7. 如何註冊會員?

點擊網站右上角 註冊 ➜ 選擇註冊方式 「Google帳號」、「Facebook 帳號」、「 Line帳號」註冊 或是 輸入「電子信箱及自訂密碼」註冊。

8. 如何登入會員?

點擊網站右上角 登入 ➜ 依照您選擇的註冊方式登入即可。

9. 如何購買課程與付款方式?

請您登入會員後,點擊課程介紹頁的「立即購買」進入付款頁面。目前提供線上刷卡(含海外信用卡)、超商條碼繳費、超商代碼繳費、ATM轉帳,未來若新增其他結帳服務將另行公告。付款完成後,您可以到「訂單記錄」查詢訂單狀況。

10. 如何查詢「訂單記錄」?

請您登入會員後,點擊右上角,選擇「我的訂單」,即可查詢購買課程的訂單編號、購買日期、付款狀態和金額。

11. 如何修改個人資料/密碼?

請您登入會員後,點選「會員資料」並依循指引修改。

12. 可以退費嗎?

線上課程屬於數位內容,並不適用 7 日鑑賞期,一旦完成購買流程,恕無法退費。

因本課程皆提供「試聽」音檔,依消費者保護法規定,參照「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準則」第二條第五項指出,如商品符合「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情形,不在 7 天鑑賞期限制內。

建議您購買前先行試聽,確認該課程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後方行購買。

 

13. 我還有其他問題,或想回饋給IC之音?

請您Email 到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與我們聯絡。

關於導師

蔣勳
美學大師

福建長樂人,1947年生於西安,成長於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1972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東海大學美術系主任、《聯合文學》社長。

自2003年起,於IC之音電台.FM97.5 主持「美的沉思」節目,並以此節目獲得2005年廣播金鐘獎最佳藝術文化主持人獎。
  
多年來以文、以畫闡釋生活之美與生命之好。寫作小說、散文、詩、藝術史,以及美學論述作品等,深入淺出引領人們進入美的殿堂,並多次舉辦畫展,深獲各界好評。

課程方案
開課時間
2024/12/23 00:00
課程時長
07時32分
課程單元
1章節14單元
課程期限
無限制
NT$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