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單集介紹

立即行動

荒野保護協會棲地守護部研究調查組組長黃閎義:「關心環境的問題,要開始於我們對環境有一定的了解。希望大家如果有機會出門踏青,可以低頭看看你身邊有什麼美好的植物,像是看到一朵漂亮的小花,就拍照下來,分享給你身邊認識的人。因為你注意到它、覺得它可愛,才有機會去認識它、關心它、愛護它。所以大家去踏青的時候,找到就漂亮的花朵就拍下來分享給你身邊的人,並且告訴他是在哪裡看到它,它很美麗。」

島嶼報告

荒野保護協會長期投入雙連埤的生態保育工作,2010年起與緯創人文基金會展開夥伴關係,成立環境教育暨棲地守護基地,作為推動雙連埤的棲地守護、生態調查、環境教育、人文關懷等工作的場域。2014年進一步推動社群支持友善農耕契作,鼓勵農民不使用農藥、化肥、除草劑,減緩農藥對生態的危害,並防止水源汙染,讓雙連埤的整體環境更健康。

以往雙連埤的美好風景,這座水生植物的天堂,能重現嗎?

位於宜蘭縣員山鄉的雙連埤生態豐富,湖中曾記錄多達112種水生植物,占了台灣原生水生植物種類的3分之1以上,被稱為「水生植物的天堂」。然而1990年代地主為了將雙連埤改建成為魚塭,以怪手整地、清除水生植物、放養外來魚種,造成很大的生態衝擊,湖中水草已不復見。

面對這個情況,荒野保護協會在雙連埤成立了環境教育暨棲地守護基地,進行棲地營造、水生植物復育、移除外來種等工作,並舉辦棲地工作假期與環境教育活動,希望能恢復以往雙連埤的風光。同時也把視角擴展到周圍的農田,以契作的方式與在地長輩、返鄉青農合作,陪伴農友轉型友善耕作,讓環境更健康。

荒野保護協會棲地守護部研究調查組組長黃閎義指出,荒野透過內部組織,包括親子團與志工,募集對契作有興趣的朋友出資擔任股東,也透過企業的力量一起支持農民使用友善耕法對待土地。友善契作也不只以金錢支持農民,荒野也會舉辦許多田間活動,邀請支持契作的民眾與企業,實地走到田裡面,瞭解田區與作物的球況,並參與農事工作。

目前荒野雙連埤友善契作的面積大約一甲地,黃閎義表示,這個面積不算大,重點是透過契作陪伴更多青農學習友善耕作,度過轉型最困難的頭兩、三年;等到青農收成穩定,便可脫離契作自力更生,讓其他有興趣的人加入。另外,看到許多老農從原本懷疑友善耕作的可行性,如今態度有180度的轉變,願意肯定友善耕作的價值,實在令人欣慰。

為了找出更多適合種植於雙連埤的農作物,幾位和荒野保護協會合作的農友秉持實驗精神,以豆渣、粗糠、稻草等有機資材進行土壤改良。青農蔡維哲指出,土壤改良推估還需要三四年的時間,未來克服了蟲害、菌害問題,收成可以穩定,就可以對外推廣出去。

就讓我們來到如同世外桃源般的雙連埤,讓黃閎義、蔡維哲告訴您荒野保護協會在這裡推展友善契作的大小事。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