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單集介紹

立即行動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林大利:「歡迎大家來參加我們的公民科學活動,只要你願意出門觀察各式各樣的野生動植物,並且分享你的觀察記錄,這些資料都可以成為我們瞭解環境品質、野生動物生存狀態最好的指標,你也能夠為台灣的野生動植物付出一份心力,對牠們的生存有所幫助。」

島嶼報告

台灣繁殖鳥類大調查是我國針對有繁殖族群的鳥類所進行的公民科學計畫,由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國立台灣大學及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共同主辦,每年號召全臺數百名鳥友定期、定點進行鳥類調查,長期監測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下一代的留鳥與夏候鳥的分布,以及族群數量變動的趨勢。調查至今已累積超過十年的監測資料,相關數據亦提供台灣森林及農地鳥類指標建置使用。

相信你有聽過景氣指標、空氣品質指標,但你知道什麼是「物種指標」嗎?

如同景氣指標顯示國家的經濟活動熱絡情形、空氣品質指標告訴我們目前空氣汙染狀態,所謂的「物種指標」便是透過監測指標生物的族群變化,以顯示生態系統是否健康、具有韌性,與生物多樣性的現況及趨勢。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以下簡稱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林大利指出,2020年前,全球已有254項複合物種指標,但指標集中在歐洲,亞洲則完全沒有,直到2020年印度發表國家鳥類指標,成為亞洲第一個國家級指標。今年,特生中心建置「台灣森林鳥類指標」及「台灣農地鳥類指標」,讓台灣成為繼印度之後,亞洲第二個發布複合物種指標的國家。

農地環境可能因為人為干擾較頻繁,使農地鳥類指標會有些波動,但總體而言,森林與農地環境仍算穩定。(圖片提供: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研究人員運用公民科學計畫「台灣繁殖鳥類大調查」的資料,分析100種繁殖鳥於2011年至2019年間的數量變化趨勢,建置森林及農地鳥類指標。整體而言,森林及農地鳥類指標都呈現緩慢穩定成長趨勢,表示森林及農業環境還算穩定,唯農地環境可能有人為干擾,指標偶有波動。

從個別鳥種來看,100種繁殖鳥中共有11種鳥類的數量顯著增加,2種鳥類的數量顯著減少,分別為台灣竹雞和繡眼畫眉,其餘87種族無顯著的變化。因為台灣竹雞與繡眼畫眉都是台灣特有種鳥類,需要進一步探討數量減少的原因。

台灣竹雞為台灣特有種鳥類,經常三五成群出沒於林地間,叫聲類似「雞狗乖」,但近年竹雞數量明顯減少。(照片提供: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另外,有些鳥種的趨勢勉強在及格邊緣,包括粉紅鸚嘴、鉛色水鶇、白頭翁、麻雀、棕背伯勞和大卷尾,暗示偏好草生地和溪流的鳥類,普遍和肉食性鳥類的數量正在減少,如果再減少一些,就會列入顯著減少的鳥種名單。

常見鳥類麻雀的指標值減少一成,雖然在統計上尚未達到明顯減少的程度,但已在及格邊緣,需要持續關注並探究減少原因。(照片提供: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我們常說「今日鳥類,明日人類」,鳥類在生態上是環境前期指標,一旦環境異常,牠們就會馬上離開,因此可以精準反映環境現況。這次發布的森林、農地兩項鳥類指標將作為國家級的保育指標,未來也會定期更新,接下來特生中心還規劃要完成其他的物種指標,包括高山鳥類指標、台灣獼猴趨勢、兩棲類指標等,作業持續進行中。

本集節目專訪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林大利,帶您解讀這兩個國家級鳥類指標。

繡眼畫眉常結群地在森林中、下層灌叢、竹林中活動,泰雅族、太魯閣族、布農族、鄒族、邵族與排灣族都以繡眼畫眉進行「鳥卜」。(照片提供: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大卷尾長長的尾巴微微向上翹起,因而得名,也因為全身整個黑色,台語俗稱烏秋,但在明亮光線下觀察,羽毛閃爍著藍綠色金屬光澤。(照片提供: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棕背伯勞在台灣為留鳥,生活在平地至丘陵地區的開闊樹林、草原、農耕地等地方。(照片提供: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