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單集介紹

立即行動

台南社區大學環境小組研究助理陳泰豪:「只要美好的環境有在使用,也是大家常去往來的地方、是被需要的,那麼這片土地就可以維持原始我們希望的樣子。但如果我們對自己家鄉的土地都放任不管,就會讓其他不相關的人士替我們決定要如何使用。在這邊呼籲大家,只要有一片好的土地,我們應該要關心它,盡量保留它原始的樣子。」

島嶼報告

蘆竹溝漁港(北門漁港)位於北門區三光里,港區泊地面積約1.75公頃,現有碼頭約555公尺,當地漁民約200人,設籍漁船筏共100艘,以淺海養殖漁業(牡蠣)為大宗。每年農曆8至9月吊蚵苗,12月分苗,第二年8至9月收成。除了牡蠣外,近海漁業流刺網之捕撈也頗為發達,捕抓包含花蟹、三點蟹、白鯧魚等水產品。

北門潟湖,這個昔日倒風內海殘餘的區域,如今已是台南溪北養殖牡蠣的重要產地。潟湖內有著一望無際的蚵田,這裡的蚵民有七成來自蘆竹溝。

由台南社區大學環境小組研究助理陳泰豪帶領,我們造訪了蘆竹溝漁港,見到漁港內停了上百艘膠筏。膠筏是蚵農重要的謀生工具,主要用來載運蚵殼與收成的牡蠣,因此蘆竹溝成為全台南膠筏數目最多的漁港,港邊也特地設置了維修膠筏的區域。

台南三大漁港之一的蘆竹溝漁港(北門漁港),港內停靠上百艘膠筏,為全台南膠筏數目最多的漁港。

北門潟湖內蚵田星羅棋布,蚵農駕著膠筏經過,在水面拉出一條弧線,配上夕陽晚霞,絕美無比,吸引了不少攝影師特地來這裡取景。

陳泰豪老師指出,北門潟湖水域平緩,因此以平掛式養殖牡蠣,將綁好的蚵串,水平橫掛於蚵棚間。雖然生長速度不比浮棚式養殖,但肉質會更彈牙,煮的時候也比較不會「縮水」。也有蚵民會將原本養一年便可採收的蚵仔,放置在潟湖的泥土上讓其繼續成長,最後養出來的巨無霸生蠔有成人男性手掌般大小,不經盤商,直接銷售到高級餐廳與日式料理店,能帶來更好的收益。

北門潟湖內蚵田星羅棋布,配上夕陽晚霞,絕美無比。(照片提供:台南社區大學環境小組研究助理陳泰豪)

陳泰豪老師兒時在蘆竹溝成長,小學後到市區念書、工作,近年又回到老家,是因為2020年蘆竹溝光電案場的開發爭議。這起開發案促使了蘆竹溝在地青年彼此集結,「因為大家都不知道蘆竹溝的好,所以我們要用軟性的方式,推廣蘆竹溝的美」。經由台南社大的協助,蘆竹溝誕生了各種里海遊程,包括漁村潟湖導覽、一日蚵農、廢棄蚵殼DIY手作、蚵仔碗粿製作、從產地到餐桌的創意料理等。

走在蘆竹溝聚落裡,路旁經常可以看到堆得像小山般的牡蠣殼,阿嬤坐在路邊用鑽孔機為蚵殼打洞,打洞完的牡蠣殼便綁在繩子上,綁好的蚵串也工整地堆放起來。現在就讓我們跟隨台南社大環境小組研究助理陳泰豪,走進這片蘆竹溝的日常風景。

使用半年至一年的膠筏底部會有大量淡菜、牡蠣附著,漁民便將膠筏拖上岸進行清除、修補,並重新塗漆防銹。

蚵民將原本可收成的牡蠣繼續放置在潟湖的泥土上成長,養成巨無霸牡蠣。

巨無霸牡蠣有成人男性手掌大小,讓蚵民擁有更好的收益。(照片提供:蘆竹溝蚵學園區創辦人邱永仁)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