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
發佈時間:2024/01/17
-
總長度:00:23:00
單集介紹
立即行動
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秘書長林美吟:「希望大家到有獼猴出沒的地區,可以謹記食物不外露這個原則,便可以避免人猴衝突。包括塑膠袋跟手提袋,也都要收起來。」
島嶼報告
2014年,網路流傳一張台灣獼猴懷抱幼貓的照片,引發諸多議論,其中絕大多數都是伴隨對台灣獼猴的誤解。因此為了破除流言,讓更多人理解獼猴,「台灣獼猴吱吱黨」在2014年7月成立,致力於台灣獼猴生態導覽、教育宣導、友善獼猴推廣。為了更廣泛傳播理念,2019年6月進一步成立「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透過社群經營、演講、生態導覽解說、繪本出版等活動,讓更多人理解獼猴,並改變社會對台灣獼猴的觀感。
1月5日新聞:高雄有網友走在路上,看到1隻體型龐大的獼猴,便尾隨猴子錄影,還偷說一句:「好肥喔!」沒想到獼猴聽到後暴氣追上來,嚇得他邊跑邊道歉。
1月11日新聞:高雄中山大學女學生在校園講電話時,一隻獼猴試圖要搶她包包,學生嚇一跳並喝斥獼猴:「這是我的東西!」沒想到這時又有另外一隻猴子靠近,讓女學生嚇得抓起包包就跑。
台灣獼猴,是台灣除了人類之外唯一的靈長類動物,但人猴衝突事件時有所聞。為了讓更多人願意理解獼猴,推廣人猴和諧共存的理念,從小跟著父親林金福老師在高雄壽山研究、觀察猴子的林美吟,籌組了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站在第一線,推動人猴共存。
本集節目參加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針對中山大學同學所開設的解說團,一同走訪壽山。林美吟秘書長一開始便以壽山的地名演變,說明台灣獼猴與這片土地的關係。在荷蘭時代,壽山上就有許多台灣獼猴棲息,因此被記錄為「猴山」;但後來由於人類的生活領域擴張,又不了解台灣獼猴,才造成人猴衝突。
解說團從鼓山高中後方、青泉街的柴山登山步道上山,一路上走走停停,觀察是否有台灣獼猴的蹤影;最早遇見的是「雄單群」,後又遇到4群猴群。林美吟秘書長解釋,會有雄單群的出現,不是因為牠們被霸凌排擠,而是雄猴大約4年便會離開原屬社群,成為單獨行動的「孤猴」,或與其他雄猴形成雄單群,以尋找其他群體加入。
台灣獼猴屬於母系社會,林美吟秘書長說明,雌猴多留在出生社群,位階世襲,至於雄猴個體則是流動的。假使雄猴被猴群當中的母猴接納,就能加入群體,並從群外雄猴做起,先擔負守望相助等工作;如果受母猴接納程度進一步提升,就有機會晉升為群內雄猴,甚至核心雄猴。也因此,若我們使用中國傳統的父系社會來解讀獼猴群體,認為猴王就是猴群裡面最強壯的雄猴,這便是錯誤的認知。
現在就讓我們跟著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秘書長林美吟,拜訪壽山的猴群,也破除對台灣獼猴行為與習性的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