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20:00
無線音樂城
2020/12/30 (星期三) 時長:00:04:42
在共同的資源已經分配給不同的族群和團體的前提之下,任何分配的改變,讓所有族群和團體都不吃虧,而至少有一個族群或團體會得到好處。這個新的分配方案叫做「帕雷托改進」;如果原提案找不出改進的方案可以維持所有團體都不吃虧,這個方案就叫做「帕雷托最優」。
是否我們正積極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先讓我們瞭解「帕雷托最優」。
2020/12/28 (星期一) 時長:00:04:48
莊子《齊物論》裡有一個「朝四暮三」的故事,記載宋國有一個很喜歡猴子的人,因為糧食缺乏必須限制糧食的供應,對猴子們說,早上給三顆橡實、晚上給四顆橡實,好嗎?猴子們氣得跳了起來;他馬上改口說,那麼早上四顆、晚上三顆,如何?猴子們高興得不得了。
「朝四暮三」原來的寓意是事情實質沒有改變,只是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來誆騙別人。然而,「朝四暮三」的故事其實可以用邊際效應來解釋。。。
我們有限時間要用在睡眠、工作、學習、運動和與家人朋友共處的項目上,再用健康、快樂、成功的效應來量度這些項目。
是否可以用來衡量我們未來的作息呢?歡迎務必收聽。
2020/12/25 (星期五) 時長:00:04:37
邊際效應在個體經濟學中,是指每增減一個單位的商品或服務,對收益增減的效用。
邊際效應可能是正數,也可能是負數,也可能等於零。
通常隨著商品量的增加,邊際效應將逐步減少,稱為邊際效應遞減定律。
更多關於邊際效應的範例,歡迎點選收聽。
2020/12/23 (星期三) 時長:00:04:31
如何把有限的資源分配到不同的項目上使用,我們得先認識與行為相對的效應。諸如:
行為裡所有動作的總效應、個別行為的平均效應、與前後行為個別不同的邊際效應,將它們量化與計算才行。
讓我們先瞭解效應相關的基礎。
詳細節目內容,歡迎收聽。
2020/12/21 (星期一) 時長:00:04:27
今天讓我們看利己與利他如何出現在古今中外的學說之中。
我們比較了德謨克利特、伊比鳩魯、儒家、墨家、楊朱、孔德、尼采、蘭德、達爾文......等,作為選擇的參考。
歡迎收聽。
2020/12/18 (星期五) 時長:00:03:59
史密斯認為人的本性有利己的成分,也有利他的成分。也有人認為史密斯的兩個觀點並不是完全一致的,在《道德情操論》裡,他的觀點傾向道德、情操,因此認為利己和利他並存,十七年後出版的《國富論》裡,則傾向經濟行為,因此較為強調利己的理念。
歡迎收聽更詳細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