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0~02:15
旋律輕輕唱
2023/05/30 (星期二) 時長:00:21:33
繼上一集,我們理解國際上的「碳定價工具」與「碳權」之後,這集我們要回到台灣思考,嘗試解決我們即將面對的問題。
台灣自己的「碳定價」是怎麼來的?面對CBAM和國際大廠緊盯碳排,且要求零碳目標,有哪些方向,是我們台灣企業加緊腳步努力改善的?
2023/05/23 (星期二) 時長:00:22:21
看新聞和研究期刊內容時,你常常被這些名詞困住嗎?
你弄得清楚什麼是「碳費」嗎?跟「碳稅」有什麼不同? 「碳權」又是什麼?
「碳定價」又是怎麼來的?誰有資格可以為「碳」定價?
讓我們用一集的時間清楚說明給你聽!聽完之後,絕對可以理解「碳費」是什麼!
2023/03/14 (星期二) 時長:00:21:38
今年1月「氣候變遷因應法」在立法院三讀通過,其中除了對於「減碳」的規劃,也可以看到政府對於「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和做法。
其實早在2015年立法院就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溫管法),此次「氣候變遷因應法」就是把「溫管法」內容做修正,並新增條文。
原本「溫管法」有34個條文,「氣候變遷因應法」有63個條文,是滿大程度的調整,修法目的是希望可以更符合國際減碳趨勢。
那到底「氣候變遷因應法」是規定了什麼? 被影響的是哪些人? 我們的生活會因為這部法律而有什麼改變嗎?
2023/03/07 (星期二) 時長:00:21:15
現代人生活無可避免都有交通需求,大至跨海的出國旅行,小至每日的上班通勤,我們有各種交通載具的選擇,
也因為我們的活動選擇產生碳排放。目前何種交通方式是台灣的「碳排大戶」,需要我們優先關注改善呢?
國發會在去年公布了「淨零排放路徑總說明」,去年底再公布了「淨零轉型階段目標與行動」
根據報告,規劃2040年「運具全面電動化」,2030~2035年階段性將燃油運具汰換轉型,
這樣的方式真的可以幫助我們達到「2050零碳排」的目標嗎?
2023/02/28 (星期二) 時長:00:21:23
台灣碳排約2.7噸,全世界排行第24名,但我們人均碳排大概是10噸多,在1000萬以上人口的國家,我們排名第8名。
顯示出台灣和大部分亞洲國家,產業多為代工出口或工業製造,內部企業急需轉型方能趕上未來的碳排國際標準。
「轉型」的關鍵是什麼呢?哪些改變是迫在眉睫,我們必須優先處理的呢?
2023/02/07 (星期二) 時長:00:25:15
歐盟碳稅的議題持續影響全球交易,各國企業的綠色轉型已成為不容逃避的「必選題」。
但台灣企業進行轉型的時候,卻會遭到重重考驗,根據調查企業主最煩惱的是「不知道現在資訊是什麼?」另一個是「手上有什麼資源?」,目前也沒有太多成功的案例可以模仿學習。
且綠色轉型無法憑自己之力完成,各企業和供應鏈之間要如何團結合作、共享資源一起完成綠色轉型呢?
2023/01/31 (星期二) 時長:00:22:35
歐盟在去年12月討論 「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從原先2023年1月1日起施行「碳邊境調整機制」過渡期,改延至2023年10月1日起實施,也修改推出新版本草案。對台灣產業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目前台灣政府和企業還在協商未來課徵碳稅的費率,目前歐盟每噸碳約77歐元,台灣企業目前提出願意負擔僅100~300新台幣,遠遠高於我們產業的預期,台灣企業和政府還需要更多深度的討論,面對全球貿易無可避免的CBAM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