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06:00
旋律輕輕唱
主持人: 彭宗平
2016/04/11
22:24
《台灣的明天‧明天的台灣》本季為您探討服務業與文創產業。這個主題有多重要呢?數字會說話。 台灣的農林漁牧業,就國家糧食安全等方面,當然非常重要。不過純就經濟活動而言,從業人口約佔全部的5%,總產值不到2%。 製造業,是我們國家的基礎,甚至也是服務業的基礎,從業人口約佔36%,總產值接近30%。 但服務業呢?從業人口接近60%,總產值接近70%!當然產業不能單以數字論英雄,但服務業的重要性,確實無庸置疑。 服務業為何佔如此高的比重呢?一點都不意外。因為我們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育樂,幾乎都是服務業涵蓋的範疇。請聽主持人彭宗平教授,從IC之音錄音室到高速公路新竹交流道,短短的兩公里為例談起,帶您概觀台灣的服務業與文創產業。
引言: 主持人彭宗平教授:
歡迎您收聽《台灣的明天‧明天的台灣》,我是彭宗平。我們去年最後一季談的主題是科技產業,今年第一季討論基礎產業,從今天開始我們要轉移到服務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產業可以分成三個類別,第一個是農林漁牧,第二個是工業,也就是製造業,第三個是服務業。台灣在農林漁牧這個產業從事的人口大概是5%,總產值不到2%。在製造業這個部分,從業人口占36%,總產值接近30%。而服務業是大宗,從業的人口將近60%,總產值大概有70%。所以服務業已經是我們整個GDP(國內生產毛額)最重要的一個類別,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育樂幾乎都是服務業涵蓋的範疇。
以IC之音錄音室到高速公路新竹交流道為例,在這段不到兩公里的路途裡,沿著光復路,對面是馬偕醫院,還有中油加油站,樓下是銀行;往前走,我們有各式各樣的飲食店、各種餐廳,包括麥當勞;有書店,有腳踏車、機車、汽車修理店;我們還有一個傳統市場:水源市場,有NOVA販賣跟維修電腦、手機,也賣各種電子元件等等。有中華電信、遠傳、台灣大哥大的門市,有影印店,有文具行,有體育用品店,7—11、屈臣氏;有各式各樣的商店,包括雜貨五金行、房屋仲介,有家電業,販賣電視、冰箱、洗衣機,還有成衣店、洗衣店、藥行、眼鏡行、鐘錶行、理髮店、美容店,甚至包括按摩。有旅館,而在遠一點的地方有量販店,從清大校門口可以很方便地搭巴士到台北、台中。
這整條路上,所有抬頭看到的商店都是服務業的範疇。所以服務業涵蓋的範圍真的非常廣。行政院在民國98年推出服務業發展方案,表示對服務業的重視。總統府的財經小組在98年的10月,也特別列出了十大重點服務產業,包括美食國際化、國際醫療、流行音樂與數位內容、會展產業、國際物流等等,可見在這麼多服務業裡頭,台灣還是要選擇幾個重點方向來發展。在許多已開發的先進國家,他們從製造業轉向服務業發展,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在這些已開發的國家,他們的服務業總產值都超過70%。最有名的一個案例就是IBM,它本來是電腦製造業的巨頭,但從1990年已經開始朝服務業轉型。所以我們可以說,服務業是新技術最重要的使用者跟推廣者,它也是指引新技術發展方向的重要行業。
1. 智慧服務是什麼?跟電子商務有何關聯?
我們這一季因為時間有限,只能聚焦在幾個重大的服務業跟各位討論。首先我們要談智慧服務,現在everything is smart每件事情都是智慧化;我們去年談到資訊業,也特別著重在物流網IoT跟雲端;又談行動通訊結合網路;談到工業4.0,講的又是智慧製造、智慧工廠。所有的基礎產業,包括金屬、紡織與機械業,也都強調跟服務業結合來創造價值。所以服務業跟這些基礎產業、科技產業,都強調智慧服務。
所謂智慧服務,很重要的一個概念是電子商務。電子商務不是一個新名詞,在20年前就已經有了,早期它主要用在網路購物,現在因為通訊的發達,所以又進到行動購物。也就是說,商務已經進入電子化的經營模式。大家都知道台灣有很多購物網站像PCHome、奇摩等等,大陸阿里巴巴集團的淘寶網,現在更是眾所矚目的購物網站。在美國,1994年亞馬遜已經開始營運,eBay也發展起來,再加上Google、Facebook等等的推波助瀾,電子商務已經是智慧服務的重大項目。
所謂的電子商務,就是利用電腦技術、網路技術和通訊技術,實現整個商務過程的電子化、數位化跟網路化。一般人可以透過網路看到商品訊息,經由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統取貨,以方便安全的資金結算來交易,因此它是一種跨越時空的商務模式,著眼於全球的市場,隨時隨地都在進行,而且迅速確實。
因為電子商務或智慧服務的興起,使得整個供應鏈,從商品的開發、製造、配送、銷售到售後服務,都用電子化的方式來進行。所以物流、商流、信息流與資金流都有了改變。所以假如把科技,特別是IT(資訊)技術結合服務業的話,我們就可以達到智慧化的目的,而且可以創造更大的價值。這就是我們要談的智慧服務,也是服務業現在最重要的平台和發展趨勢。
2. 涵蓋食衣住行育樂的零售業
其次我們要談零售業,因為零售業對日常生活的影響最大,食衣住行育樂都跟零售有關。但所謂的零售業,不只是一般的攤販或批發,零售業在定義上,涵蓋了百貨、超市、便利商店、量販店以及各式大大小小的商店、攤販等。在2013年,台灣零售業的產值已經達到一兆零五百億,所以對我們的影響非常大。
大家都看到,超市快速地在社區中耕耘發展,百貨也朝綜合娛樂發展,便利商店更強調全方位的顧客服務。我們在便利超商可以取貨、訂貨,還可以提款、繳費,甚至購票。台灣便利商店的密度已經是全球最高,大概每三千人就有一間便利商店,到處是7—11、全家或OK便利商店,它已經成為台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改變了台灣人的生活型態。
當然,量販店的競爭也必須跟線上購物結合。整個零售業的發展趨勢,最重要的是強化食品與商品的安全,並跟行動商務互相結合,特別強調所謂的B2C,就是從企業端直接服務顧客端,因此必須要發展電子商務,就是我們剛才談到的智慧服務,利用大數據分析,利用行動支付來擴大它的規模。
零售業未來的發展,也必須因應社會結構的改變,台灣的社會朝少子化、高齡化還有單身化發展,所以零售業要注意這個趨勢,朝多元的通路、智慧的零售,特別為顧客打造個人化的商品,以達到「促進全民優質生活」的效益。
3. 來台觀光人數破千萬,然後呢?
接著我們要談觀光業。大家都知道觀光是一種無煙囪的工業,來台觀光的人數,2005年是三百三十八萬。當年開始開放陸客來台,發展到2010年,一年共有五百五十七萬的觀光人口,其中有一百六十三萬來自大陸。到了去年2015年,來台的觀光旅客達到一千零四十四萬,而其中有四百一十八萬來自大陸,總產值達到七千五百三十億。根據世界旅遊委員會,也就是WTTC的統計,全世界的觀光產業規模在2015年,大概占全球GDP的11.3%,這是平均值,而台灣的比例差不多只有它的一半,可見台灣的觀光業有很大的開發和發展空間。
觀光業所牽涉到的行業,首先包括旅行社,其次是旅館。台灣的國際觀光旅館、一般觀光旅館,還有我們特有的民宿,以及汽車旅館,總共可以提供五萬七千個房間,容納超過十萬名旅客來台灣居住。另外涵蓋的範圍,還包括觀光遊樂業,以及交通運輸,以遊覽車為大宗,所以它涵蓋至少四個行業。
我們也知道台灣發展觀光有許多優勢,包括地理、生態、氣候等。我們的地理環境,有高山、有平原、有縱谷、有岩岸、有沙岸,包括火山、溫泉等。台灣的生態非常豐富,有15萬種生物,五百種鳥類。氣候方面,涵蓋了熱帶、亞熱帶、溫帶跟寒帶氣候。
另外是我們後天的優勢,包括豐富的文化資源、人文資源,以及台灣的美食、小吃,還有大陸大江南北的口味。我們有各式各樣的水果、海鮮,甚至速食,都是很吸引人的。還有,各種宗教都可以在台灣看到。所以台灣有很多先天與後天的優勢。
當然這幾年來國外的觀光客也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但是看到陸客來台已經突破四百萬,我們也不免擔心,因為削價競爭,台灣之行變成低價、低水準的旅遊;即使有自助旅遊的開放,平均而言水準還是低的。我們真正要好好考慮的是觀光的品質,必須從住宿面、交通面、餐飲面、購物面幾個角度來看,而且要能凸顯台灣的文化特色。
所以台灣推展觀光,一定要強調我們的定位、我們的優勢,要朝更高價值來發展。台灣面積只有三萬六千平方公里,一年能夠承載的觀光客到底是一千萬、兩千萬還是三千萬?怎麼樣結合地理與人文,善用科技,達到精緻觀光、精緻旅遊,這個是我們要好好討論的。
4. 大江南北、世界各地美食在台灣
接著我們要談餐飲業。前面我們已經提到台灣的小吃,大陸的大江南北口味,此外台灣還有日本料理,韓國、泰國、越南等地的料理,當然還有美國與西方的食物,台灣真的是一個美食天堂。餐飲業涵蓋的餐館、飲料店,還有各種攤販合計起來,總共有超過十一萬家大大小小的餐飲業在經營。但是這幾年來,已經朝向連鎖店跟直營店來發展,連鎖加盟業者總共已經超過五萬家,占了十一萬家的接近一半。所以台灣發展餐飲業,有一個很重要的趨勢是大型化跟連鎖化。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考量我們的經濟環境。前面提過台灣人口的結構已經改變了,單身、高齡、少子還有頂客族,都影響到飲食業。婦女的就業改變了社會型態,外食族增加。還有我們的消費飲食習慣也在改變,清淡、少油、少鹽都是大家考量的因素。
當然很重要的是食品安全,所有的餐飲,我們一定要強調衛生、安全跟健康。過去有所謂的塑化劑、毒澱粉、飼料油等等,都打擊了一般人對餐飲業的信心,所以將來素材的安全、還有標識,都是需要注意的。科技的應用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發展方向,大家隨時隨地可以在手機上看到附近的餐廳,它的價位、它的菜單、還有它的評語。
台灣因為有先天的優勢,所以政府也把「美食國際化」作為一個重要的策略性服務業。所謂的美食國際化,就是服務業科技化與國際化的典範,透過資通訊技術提升經營的效益,改善食品的安全,導入新型的產品,來創造台灣美食品牌。這裡特別需要引進或培育優秀的人才,以及引進新的、好的管理方式。
5. 文化創意產業,數位內容是大宗
接著,我們要談的是文化創意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在民國98年就被列為六大新興產業之一,而且行政院在民國98年核定了「創意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方案,其中文化部要負責環境的整備,經濟部要推動六大旗艦產業。在環境整備這部分,談的是人才培育與媒合多元資金的挹注,包括國發基金,還包括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配合,以及產業的研發輔導,市場的流通及拓展,產業集聚效應、跨界整合與加值應用。政府因此在華山、花蓮、台中、嘉義、台南設置了五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而經濟部所推動的六大旗艦文化創意產業,則包括了電視、電影、流行音樂、數位內容、設計以及工藝,整個產值在2013年達到了將近一兆一千億。當然文化部的統計跟經濟部的統計相當不同,不過我們可以看到,數位內容可能是占最大宗。數位內容在2013年的產值達到七千八百億,所以特別要跟各位說明,所謂的數位內容,是將圖像、文字、影像、語音轉化成數位的格式,這裡頭涵蓋八大領域,包括:數位遊戲、電腦動畫、數位學習、數位影音、數位出版與典藏,還有行動應用服務、內容軟體以及網路服務。其中內容軟體在2013年總產值將近四千億,占了整個數位內容的一半,而網路服務則占了20%,將近一千六百億。所以大家談到文化創意,常常很直接地把它跟數位內容結合在一起。實際上,它涵蓋了政府正在推動的好幾項大型旗艦計畫。
6. 青年創業趨勢知多少
最後,我們要談青年創業。之所以會談到青年創業,是因為未來青年創業最主要的方向,一定跟文創與服務業相關。大家耳熟能詳的Steve Jobs創了Apple(賈伯斯創蘋果),Bill Gates開創Microsoft(比爾蓋茲創微軟)、Jerry Yang創立Yahoo(楊致遠創雅虎)、Page與Brin創了Google(佩吉和布林創Google)、Zuckerberg創了Facebook(祖克柏創臉書),他們都是在二十幾歲的時候開始創業的,給了我們年輕人很大的鼓舞。
而且台灣有一百二十八萬家中小企業,占企業總數的98%,從業人口有80%,在台灣中小企業占絕大多數,代表台灣先天的體制就容易讓青年從事創業。在台灣,從創意、創新到創業的三創,特別強調以大學的研發成果,經過商業應用之後,結合資本市場來發展。所以教育部特別提出「大學校園創新創業」的扎根計畫,透過創新創業的課程,校園創業社群的成立,還有產業趨勢論壇的舉辦,藉由大學的產學合作育成中心,來形塑校園的創業文化。
未來創業的趨勢,一定會往幾個方向走。第一個是服務取代製造,這一點我們在剛才開宗明義就提到,製造要跟服務結合,而且服務業已經是整個產業的最大宗。第二個要「去中間化」,也就是企業或公司要直接面對顧客,B2C,可以減少中間的成本。另外在創業時,也必須兼顧人口結構的改變,包括我們前面提到的少子化、高齡化、單身化、頂客化,還有生活型態的改變等。現在大家常常談到節能減碳,還有網路的興起,這些都提供了青年創業的空間與方向。當然最重要的是結合智慧服務,特別是資通訊的技術,而且要能夠國際化。
談到青年創業,很重要的需求就是資金。國發基金從2014年起,就提出了所謂的創意天使計畫;經濟部的中小企業處也提供各種不同的青年創業貸款,以及青年逐夢創業起動金的貸款。所以資金的取得並不是太難,最重要是你有創意,能夠創新與創業。
總而言之,服務業已經成為經濟成長的引擎。台灣產業結構的優化,要走向製造業的服務化、服務業的科技化、以及服務業的國際化。因應國際化的趨勢,我們要創造高附加價值的服務鏈,透過科技化的加值,發展台灣優良服務的品牌。《台灣的明天‧明天的台灣》,我們下週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