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12:30
ESG新賽局
主持人: 彭宗平
2015/09/28
21:46
企業廠房節能50%以上,可能嗎?
單一綠建築節能70%以上,甚至學校節能也破70%,是否天方夜譚?
其實,這不是夢想,而是在台灣已經達到的事實!節能除了靠技術,觀念也很重要!只要有心,在現有技術條件下都可以節省不少能源!
但從整體面觀察,台灣的大環境,為何不利於節能和替代能源的發展?在台達電子創辦人鄭崇華先生眼中,化石能源、核電、替代能源、節能技術……在台灣現階段能源配置上,如何選擇?從產業觀點看能源,讓我們一起來探討!
引言:
主持人彭宗平教授(以下簡稱彭):
歡迎您收聽《台灣的明天‧明天的台灣》,我是彭宗平。我們這一季要討論的主題是能源與環境,上個禮拜我們在台達電子的總部,邀請了台達電子的創辦人鄭崇華先生,來節目跟大家分享台達電子在產品效能提升的經驗,以及對全球節能減碳的具體貢獻。今天我們還是繼續在總部,請鄭先生特別從企業家的角度來看,我們政府的節能減碳政策可以如何調整,企業界怎麼樣來因應,以及企業界應該怎麼善盡社會責任。鄭先生您好。
來賓鄭崇華創辦人(以下簡稱鄭):好。
1. 企業界如何因應減碳目標?
彭:我們了解台灣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在立法院已經三讀通過,明定2050年會依照2005年的排碳量,達到減碳50%的目標,希望地球暖化的升溫能夠控制在2度以內。台灣在這部分已經具體的立法,而且也算是有相當大的承諾。對企業界來講,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也是一個轉型的契機。從上個禮拜您跟我們大家的分享,我們了解台達電子作為國內節能減碳的領頭羊,您能不能具體來看看,就是說政府已經有決心立法要這樣做,從台達電子,以及企業家角度來看,企業界怎麼樣來因應這樣的具體措施?
鄭:雖然台灣的2050年減碳目標已經立法了,可是實際上比起來,跟其它歐美的,尤其是歐洲的一些先進國家,像英國、法國、德國比起來,我們顯然是差的蠻多。如歐盟已經宣誓,在2050年要求會員國依照1990年的標準,減碳到80%到95%。即使美國,也已經對外承諾,將在2050年依照2005年的標準,要減83%。明定的哥本哈根協定之內,台灣的目標其實應該更積極一點才對。在聯合國主導下,今年的2月起,全球陸續已經有45國提交各自的減碳目標,包括美國、俄羅斯、中國大陸,已經占了全球排放總量的55.8%。美國目前承諾,2025年依2005年標準,排放量減28%;俄羅斯願意在2030年,依照2005年標準減碳19%。
中國大陸跟新加坡政府,分別承諾一件事情,就是單位產值的排放量要下降65%跟36%,這主要是因為每一個國家,它每年的產值是不一樣的。中國大陸還承諾另外一件事情,就是雖然它的GDP在成長,可是到了2030年,它的總排放量是以2030年做上限,在後面只能降低,不能再增加。主要落後的還是我們跟韓國,2030年減碳目標換算下來呢,韓國依2005年的標準減碳9%,台灣依2005年減20%,但兩國相較1990標準,排碳量都是不減反增,且增幅都超過50%以上,與先進國家減碳的承諾是相差蠻多。台灣現在承諾會在年底提交,跟南韓一樣,可能會受到蠻大的國際壓力。
至於企業界的因應,台達電子長年來非常重視能源的管理。我記得2000年就跟同仁講,我們工廠要做一個比賽,也是以每單位產值用多少度電來做比較。大家就問我說你要減低多少,我也講不出來,我說,看誰能夠最先減少一半。過了五年以後就有人提出來,我已經超出一半了,可是我看那些定義,每個人用的也不一樣,我說這次我們就不算。從2009年,更嚴格來執行這一件事情,把它的定義弄得更明確,每一年、每個月就看各工廠減碳多少。用2009年的每單位產值,用多少度電做為一個標準。
到了2014年,我們以全部的產值做分母,廠區的用電做分子,這樣一除,發現2014年單位產值的用電量跟2009年來比,在這五年當中,也正好降低了50%。所以這個是很可觀的。在大陸,曾經為了要積極的讓每一個地區用電量減低,假如某一個地區用電量超出的話,它就停電,它也停我們的電。於是我們把這份報告給他看,我說我已經省下的電比你原來要求的要多得多,於是它不但讓我們不必停電,還給我們一些獎金。這個效果,讓我們確實證明一件事情,其實也不是說了不起的科技,你每一樣東西,很仔細主動的去想辦法節能,是做得到的。
2. 對政府減碳預算運用的建言
彭:台灣平均每個人的排碳量是11噸,是全世界平均的三倍,亞洲第一,所以我們在減碳這邊是有相當大的空間要來做。剛才鄭先生提到,台達自己主動就已經做出了非常具體的成效。節能這個部分,在整個減碳策略裡面是很重要的。現在大家常常在談開發再生能源,可是再生能源在台灣,受到很多先天的限制,節能反而是比較容易做到的事情。目前政府也提撥了一筆款項,據我了解大概有30億統籌分配款,給很多的縣市來推動節能規劃。以鄭先生您和台達電子的經驗,政府可以從哪幾個方向來推廣?您有沒有給政府的具體建議?
鄭:當然假如以這個錢來算的話,假如平均算,一個地區差不多等於一億五千萬多一點,並不是很多啦。
彭:是。
鄭:可是實際上,假如不好好去運用的話,這些錢發出去,恐怕也會浪費掉。我覺得,不管是給多少錢,反正我們現在財政也蠻緊,我們希望這些錢發下去以後,是真正用到節能上面。我們提過的很多案子,比如說建築物的節能,比如說要去教導老百姓,如何去改善你的建築物或者其他用電的器件,讓他能夠省下來,比如說建築物的隔熱、照明、空調,應該用在這些地方。還有一件事情蠻有效的,尤其是在南部,太陽的熱能很值得運用,比如說家庭洗熱水,在屋頂上裝太陽熱能的熱水器,這些東西除了設備費用以外,都是不要錢的,都可以做。我覺得政府應該說,做了我才給錢,不做就不給錢。
彭:對,不要先給錢。
鄭:因為一個地區,比如去年用多少電,你給了這些錢以後,就算你去輔導民眾,到了後來,你沒有辦法一家一家去看效果如何。可是你跟前一年比,就可以看到用電量是不是真的省下來。假如用電量都沒有省,一毛錢也不要給他;假如用電量省的很多,做得很積極,我就多給你錢,這樣做才會有效果。
3. 水電價格偏低對節能、永續發展的影響
彭:鄭先生談到台達在內部,怎麼樣透過自我的機制,把用電的電量在幾年之內節省了超過50%,這樣一個經驗可以跟大家分享。可是我們大家都知道,國內的水電價格,是世界上少有的便宜,大家以前都認為理所當然。但對於未來節能減碳的作戰,以及企業要永續的發展,水電的價格這麼便宜,恐怕會妨礙我們未來實質的發展。從企業的角度看,水電價格將來應當怎麼樣調整,才能讓台灣的企業永續的經營、永續的發展?
鄭:我想,我們長年來都享用最低的電價跟水價,同時老百姓也習以為常,民眾並不見得充分了解,我們的電價、水價是全世界很多國家中最低的之一。尤其是電,我們燃料的來源都是靠國外,怎麼有條件可以用到這麼便宜的電?那一定是,事實上也就是政府加以補貼。
我覺得政府應該花更多的努力讓民眾了解,這種事情,長久下去是必須要解決的。因為這幾年來,比如說我們開始推廣LED燈,要民眾使用更有效率的產品,銷路就不好。做LED照明的人,賣到國外,產品都非常有競爭力,為什麼賣到台灣,人家看了一個燈泡,就覺得怎麼那麼貴?實際上,這個燈泡壽命也長了很多,甚至於將近十倍,還有它的節能也是一樣可以省很多,至少五倍。其實LED燈跟其他產品來比的話,考慮壽命長跟節能,它比傳統的白熾燈泡,甚至於比節能燈泡都更省錢,大家都不知道。政府跟產業界應該要讓民眾了解。
另外一點,LED在國外為什麼很暢銷?因為國外的電價很貴,民眾一算,可以節省很多錢!我們的話,節省很有限,因為電價太便宜了。所以說,電價太低,對於鼓勵企業、民眾投資節能設備,是很不利的!長期下來,我們的競爭力反而會弱化。
更不可思議的是,政府花了好大的力量,還被罵得要死,電價增加一點,大家就拚命地叫。去年好像電力公司利潤稍微好一點,就要把一些錢退還給老百姓。我是覺得太不可思議了,你哪有錢退還給老百姓呢?就以電來說,電力公司用的發電系統能夠永久不壞嗎?它已經折舊完了,後面就一輩子無窮盡地用下去嗎?
另外,舊的發電系統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比起新進的設備就差很多,造成空氣的污染。實際上應該要定一個計畫,每年更換它的百分之幾,一步一步的讓它效率更好。水也是一樣,已經用了那麼多年,很多水管大量的漏水,這個水管可以用到永久、無窮長的時間嗎?其實用了一段時間,應該要換管子,你也不去換。
假如用這種辦法,去年就拿電力公司來說,根本沒有排任何大規模更新設備的計畫。甚至於有些國家有自己的能源,而且是條件更好的能源,它的電價反而比台灣更高。所以像水電價格太低這種事情,大概是為了選票吧,可是假如給老百姓很好的教育,讓他們真正了解這方面的知識,你不漲價,反而是不給你選票!因為你該做的事情都沒有做,後面的人怎麼辦?要做到這個程度,政府就要去宣傳,才不會讓社會上永遠在說,某一個人不漲電價、不漲水價,就多給他選票,這是非常不合理的事情。
彭:所以政府許多的政策,跟大眾的溝通、說帖,都有相當多改進的空間。
鄭:對。
彭:其實好好說,一般的百姓是可以聽得懂的,而且也願意來配合。可是現在因為很多政治的因素,反而變成台灣的水價、電價被扭曲了。我們的住宅用電,台灣是全世界第三便宜的,平均每一度電只有2.86元,僅次於大陸的2.28跟墨西哥的2.70,像德國一度電要11塊5毛錢,日本要7塊2毛錢,甚至連菲律賓都要7塊7毛錢,所以台灣的電價真的是相當的便宜。即使工業用電也是全世界第四低的。
所以台灣在很多的政策上面,有一些不合理性。而這不合理性,來自於我們政治的干擾,假如政府在這部分能夠好好用心跟大家說明,訂定一個合理的電價,我們的產業才能夠永續發展。合理的電價,對我們的生存是很重要的。
4. 以當前的電力供應,核電如何取捨?
談到電價,還有一個比較敏感的問題,是核電的問題。核電扮演在所謂基載容量是很重要的一個角色,但是最近核四也被封存。對於台灣產業的發展,足夠的電絕對是必須的條件。最近我們的基載備用電量,已經只剩下2%、3%,面臨所謂限電的危險。您從產業界怎麼看,包括核電的政策,還有我們的備用容量這些相關的觀念?
鄭:我想全世界的先進國家都在發展工業,以現在發展工業,假如電不足,不管是自己的老百姓,或者是國外的人,要在這邊投資,這都是一個負面因素。你要他來投資,來增加設備,後面沒電怎麼辦?所以說電的來源一定要解決。現在對於核電,我想到目前為止,由於日本的核電產生的問題,大家有一點自己嚇自己。
實際上我在早年就去問,我們同班的同學在GE(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就是在設計電廠的一些同仁,問他們對於台灣核四廠的設備,感覺怎麼樣?大家都說這是最可靠的設備,而且越後面做得越可靠。我也自己到核電廠去參觀,覺得這些同仁們也很努力,希望核四能夠運轉。因為我們核四做做停停、停停做做,已經讓我們的成本增加一倍都不止,再這樣搞下去的話,真的是浪費老百姓納稅的錢,實在是很不應該。
我覺得當年把核四停掉,是很不合理的行為,即使你不用核電,你已經跟人家簽約了,你這個錢已經付出去了。那麼你說怕核電有問題,也應該讓老的核電廠一個一個退役,而新的繼續接上。未來假如再生能源夠了,屆時不要做就好了。
我相信未來事實會證明,核電只要管理得恰當,在各方面,並不是大家心態上所講的這樣子。它一方面對環境的保護有幫助,因為排碳量、空氣汙染比化石能源低得多;另外一點,它的成本相對是比較低。最近還有一個電影,就是原來一批反核的人去拍了一個電影,到各個地方去探討因為核電的影響,真正死了多少人?結果,它比火力發電還更安全。這件事情,我想大家要用理性的方法去了解,不應該這樣子自己嚇自己,大家搞不清楚,就把這件事情停掉。我也不是說一定要去做,可是實際上到現在,你真正很理性地去了解的話,我相信核電還是可以用的。
彭:我們很高興今天在台達電子的總部,邀訪台達電子的創辦人鄭崇華鄭先生,跟我們分享企業家怎麼因應未來的政府節能減碳的政策,以及如何善盡企業的社會責任。其實節能減碳超過50%,已經不是一個理想,而是一個實際可達成的目標。以台達電的經驗,台達幫高雄的那瑪夏蓋了民權國小,省電超過73%,平均每平方米用電量一年只有6度多。像成功大學的孫運璿綠建築研究中心,它的省電也達到73%。以台達的具體經驗,節能減碳省電超過50%,甚至70%,都是可達成的目標。所以透過鄭先生經驗的分享,台灣的企業不僅應該要積極回應,而且能夠設定更高的目標,一起來迎接未來的低碳社會。我們今天的節目就進行到這裡,下個禮拜將由我為各位,對這一季的主題「能源與環境」做結語。《台灣的明天‧明天的台灣》,我們下週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