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06:00
旋律輕輕唱
主持人: 袁常捷
2020/08/26
00:24:13
紀錄片導演楊守義:「臺灣是一座生態島,面積雖小,卻擁有多樣的生態環境,從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到海洋、珊瑚礁,這些都是動植物的生態舞臺。但就像臺灣草鴞一樣,許多人都還來不及認識牠們。我邀請大家一起走出戶外,投入生態保育的行列,臺灣的大自然比你想像的還要豐富精彩!」
生態紀錄片是我們認識生態、環境的重要方式,但你可知道,一部生態紀錄片是如何從無到有?透過紀錄片導演楊守義拍攝《夜行獵手:臺灣草鴞》的故事,我們可以瞭解生態紀錄片的拍攝流程及其挑戰之處,與主題物種對拍攝期程、攝影技巧、敘事結構的影響。身為觀眾的我們只要躺在沙發上、打開電視,就可以看到這些珍貴物種的棲息與活動,是多麽幸福啊!
你知道草鴞爸媽如何求偶嗎?
你知道草鴞爸爸一個晚上要叼幾隻老鼠來投餵老婆與嗷嗷待哺的小草鴞嗎?
遇到可怕的掠食者——蛇類,草鴞媽媽有辦法抵禦祂的步步進逼嗎?
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在紀錄片《夜行獵手:臺灣草鴞》!
生長在臺灣西南部草原的「臺灣草鴞」,是臺灣瀕臨絕種、唯一在草叢做窩的貓頭鷹,目前剩下不到500隻。也因為草鴞在夜晚活動,所以世界各國對於草鴞野外生態的瞭解幾乎一片空白,是神秘難尋的生態物種。紀錄片《夜行獵手:臺灣草鴞》由活水文化事業導演楊守義與萬俊明攜手,在林務局、特生中心和台南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的協助下,讓臺灣東方草鴞的活動首度完整呈現在螢幕上。
紀錄片團隊花了兩年半的時間籌畫、拍攝,紀錄到深藏在茅草叢中的草鴞巢穴,揭露了牠們求偶的奧秘及繁殖過程。孵化之後,雛鳥將遇到許多危險,對飢餓的草原掠食者蛇類來說,小草鴞可是道誘人佳餚。大自然也給草鴞帶來考驗:夏季有颱風侵襲,暴雨流過草原;冬季有草原大火,無法飛行的雛鳥根本無法逃生。除了農人與機場的鳥網之外,還有一個致命危險——牠們可能吃到被毒鼠劑毒害的老鼠,引發食物中毒,命在旦夕。
對生態紀錄片的拍攝而言,如何以最小的干擾達成最完整的拍攝,一直是大難題,更何況草鴞是如此珍貴、敏感的鳥類。如何在不驚擾草鴞的情況下架設器材、如何掩蔽並保持巢區及周遭草坡的完整性,考驗著攝影師的智慧。為了在黑夜、微光等不同的條件下拍攝,紀錄片團隊先後使用了多種攝影器材,有些攝影機需要供電,在野外草原要如何拉電線?拉好電線,就萬無一失了嗎?遇到突如其來的草原大火,攝影機能逃過一劫嗎?拍攝過程挑戰接踵而來,團隊只能見招拆招,一一克服!
本集節目中,金鐘導演楊守義將帶您瞭解生態紀錄片的拍攝與作業流程,認識這充滿汗水、考驗耐力的工作。您將聽到,生態紀錄片導演的挑戰、抉擇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