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06:00
旋律輕輕唱
主持人: 袁常捷
2020/08/19
00:24:27
台南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總幹事曾翌碩:「台灣是充滿許多珍貴生物的寶島,諸如草鴞等罕見稀有的物種,可能就在我們的生活周邊,需要大家的關心。邀請大家一起以台灣草鴞這個物種,重新思考,人與環境、人與生物之間的和諧關係。」
台灣的草鴞屬於東方草鴞的地區特有亞種,牠們大多在晚上活動,主要捕捉老鼠等小型哺乳類為食物,棲息處包括惡地形、河灘地、高莖草叢、竹林草生地交界區、甘蔗田、廢耕田地、果園邊緣、軍事基地及機場等。目前推估在台灣西南部地區的族群數量約有300-500隻。
在台灣這片土地上,棲息著12種貓頭鷹,當中只有一種會在地上做窩,牠就是——草鴞。
台灣的草鴞屬於東方草鴞的地區特有亞種,體型中型,長相非常特殊,有人叫它「猴面鷹」。但比起猴子,草鴞的臉更像是心型,或是蘋果的剖面。牠們大多在晚上活動,主要捕捉老鼠等小型哺乳類為食物;牠們會將茅草壓攏,整理成像是隧道一樣的巢位,白天就躲在這裡休息,為了能夠在草叢中快速行走,牠們也有一雙長腿。由於草鴞數量非常稀少、罕見,農委會公告將其列入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
因為草鴞晝伏夜出、擅長躲貓貓,我們對牠的生活習性仍然有許多的未知。以往,研究人員透過「食繭」來瞭解草鴞的飲食。因為草鴞進食時不會將食物的皮毛骨頭挑掉,而是直接把食物吞掉,但食物中無法消化的部分,包括毛皮、骨骼、牙齒等,就會在進入胃部前分離開來,集結成類似蠶繭形狀的東西,再從草鴞的口中吐出,這就是「食繭」。取得食繭之後,研究人員會根據殘留的頭骨和上下顎等構造,瞭解草鴞喜歡吃哪種老鼠、一天吃幾隻等資訊。
但食繭無法告訴研究人員草鴞每天的活動情況——白天在哪睡覺?晚上去哪覓食?還好現在有了科技產品協助!傳統上,研究人員可以在草鴞繫放時,在牠的身上綁上無線電發報器,之後便可以透過無線電追蹤器進行草鴞的定位。當然,因為無線電本身的限制,現在有升級版的衛星發報器,讓研究人員可以更精確、更方便地追蹤草鴞的棲息與活動狀態,一點一滴地拼出草鴞的生活地圖。
究竟草鴞的研究是如何進行呢?目前台灣草鴞的數量有多少?為什麼調查草鴞數量這麼困難?人類的活動會對草鴞造成哪些影響?今天的節目就帶您來到台南,專訪長期投入草鴞救護與研究的台南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總幹事曾翌碩,告訴您台灣草鴞的故事。